理论教育 傣族人的婚俗:中国婚姻史及传统仪式揭秘

傣族人的婚俗:中国婚姻史及传统仪式揭秘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傣族人的风俗,每年七月中旬到九月中旬叫“关门节”,这三个多月,由于农事繁忙,男女一般不准谈情说爱或结婚。傣族的婚俗还有很多。傣族的婚礼仪式是热闹而隆重的,按照传统的习惯,婚礼开始时,新婚夫妇先要到佛寺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因为傣族人认为,谁先抢到酒盅里的槟榔叶,谁就会在家里居主要地位。傣族家庭中离婚的现象较少,引起离婚的原因,大都为夫妻一方另有新欢。

傣族人的婚俗:中国婚姻史及传统仪式揭秘

原始的性禁忌是原始人群后期为了发展生产、调剂性欲所采取的一种措施,这种性禁忌在很多民族中都有所保存,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民族中更为明显。我国云南的傣族就保留了这种形式。傣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是比较自由的,但在时间上却受着生产节令的约束。按照傣族人的风俗,每年七月中旬到九月中旬叫“关门节”,这三个多月,由于农事繁忙,男女一般不准谈情说爱或结婚。其他近十个月叫“开门节”,在“开门节”中,限制被取消了,人们可以寻偶恋爱结婚。傣族青年的社交恋爱是十分有趣的,形式很多,这里略举二例:

(一)丢包

每年泼水节期间,傣族男女青年喜欢互掷花包为戏,名曰“丢包”,这是他们寻找对象的一种方式。花包是姑娘们精心缝制的爱情信物,凝结着她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幸福的向往。丢包时,男女双方各排一行,相距二三十米,由姑娘先将花包向男方掷去,然后互相对掷。一方接不着,就输给另一方。如果男方输了,就要送钱给女方;女方输了就要采下鲜花送给男方。丢包时,好像无意乱掷,但到了一定时候,就开始互相物色对象。细心的姑娘们不再轻易乱掷花包了,她要把花包掷给中意的小伙子,小伙子也和她双双对掷,这样掷一段时间,姑娘突然把花包掷得又高又远,会心的小伙子也就装作接不住花包,然后走到姑娘面前愉快地认输,并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她。于是双双离开丢包场地,或到树林中,或到小河边倾诉衷情了。

(二)买卖鸡肉

赶街天买卖鸡肉,是男女青年物色对象的一个机会。每天清晨,姑娘把炖好的鸡肉端到集市上出售,如果来买的人是不中意的,她会加倍地要价;如果是姑娘喜欢的小伙子,她就热情相待,慷慨赠送。这时小伙子问道:“妹妹啊,你做的鸡肉怎么会那么香呀,放的是凤凰山的青辣椒孔雀湖里的盐巴,芳草园的香茅草吧。是不是有客人预先来定做的?”姑娘接着回答:“哥哥呀,我这盆鸡肉放的是最普通的香茅草,最普通的青辣椒和盐巴,只不过加上了我一颗炽热的心罢了,如果哥哥不嫌弃的话,就请来尝尝吧。”双方情投意合,就端上鸡肉离开集市到静处谈心。

傣族的婚俗还有很多。如抢婚、偷姑娘等。偷姑娘是男女双方事先约好,女方暗自收拾好衣物,时间一到,男方乘夜深人静,悄悄来到女方家楼下,打个暗语,女方下楼和男方双双飞奔而去。天一亮,男女就要提上礼品,来对女家父母说:“姑娘昨夜已到我们家,今天来送礼赔情。”父母愠怒之后,只得成全他们,并择吉日成婚。偷姑娘必须在深夜,不能让父母发现,也不能让别人看见,而且只能一次偷成;否则,一旦父母发觉,严加看管女儿,想再偷也偷不成,别人还要看笑话。

傣族的婚礼仪式是热闹而隆重的,按照传统的习惯,婚礼开始时,新婚夫妇先要到佛寺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然后男女两家都要举行婚礼,由于历史上形成了“从妻居”的习俗,婚礼大都是在女方家举行。(www.daowen.com)

婚礼开始,新郎新娘并排坐到婚礼桌前,接受老人的祝福和来宾的祝贺。之后由老人(一般是男方的舅父)念祝辞,念完祝辞以后,新郎新娘要争着去抢泡在酒盅里的槟榔叶。因为傣族人认为,谁先抢到酒盅里的槟榔叶,谁就会在家里居主要地位。做完这些以后,即开始拴钱。新郎新娘以男左女右的位置双双向老人跪下,由老人用白色的长线从男的左肩直围到女的右肩,老人拴完后,来宾又拴。白色的线象征着纯洁,拴线意味着把新郎新娘的心拴在一起。

拴线结束以后,即开始进餐。宴席上有香甜的糯米酒招待,新郎新娘向客人殷勤敬酒。此时客人往往当着大家的面,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新郎新娘要一一回答,有时引得哄堂大笑,气氛异常活跃。

傣族家庭中离婚的现象较少,引起离婚的原因,大都为夫妻一方另有新欢。离婚的仪式比较简便,只要提出离婚的一方递给对方一对腊条,或双方拉一块白布从中剪断,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夫妻中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一般是生者用一棉线拴在死者的棺材上,出殡时由一老人用刀将线割断,表示生者与死者从此断绝了夫妻关系

【注释】

[1]《续文献通考》。

[2]陈鼎:《黔游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