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设计思路

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设计思路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教科书设计从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潜力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学生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的。(六)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亲历性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来源,必须力求增加其对学生的亲和力。

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设计思路

(一)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科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力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地为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教师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研究的意识,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化学教科书设计从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潜力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鼓励学生突出个人创造性意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反思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必修部分: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技能,突出重点,即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选修部分:教科书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为主,注意到与必修部分教科书的合理衔接,促进基础知识的深化,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选修部分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学习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学生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的。所以,选修部分的教科书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教科书的各个章节,并且在重点与陈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不同特点。

教科书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辅助资料供学生选学,提供带有*号的习题,供学生选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新型陶瓷、分子的手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等。(www.daowen.com)

(四)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化学教科书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试验设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的求知态度。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试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科书不仅提供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注意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地反映由于人类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科书能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情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到实用性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某些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亲历性

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来源,必须力求增加其对学生的亲和力。例如,教科书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引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和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科书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于一体。例如,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版面设计做到人性化,力求活泼大方,美观优雅,文字尽可能精炼流畅,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可读性;适当以图代文,以表代文,以增大信息容量;为体现选择性,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供学生自学和复习时运用,并为教师教学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