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校长分享:课堂改革促进课程变革

中学校长分享:课堂改革促进课程变革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课堂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才深有体会地感到重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于是从课堂改革走向课程改革。

中学校长分享:课堂改革促进课程变革

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初因不满课堂才从课堂教学入手,起初的课堂虽然还达不到高效课堂所谓的“生命狂欢,知识的超市”,但只要放手,就有精彩。学生的状态明显改观,他们乐观、自信、大方、阳光,课堂因此而生动,师生因此而亲密,课堂的变化确实给老师们带来了一阵惊喜。但好景过后,就感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来临:先是“乱”的问题,课堂乱了,自习乱了,一些胆小的老师感觉没法收管了;接着是“慢”的问题,进度慢了,收效慢了,一些保守的老师又重新满堂灌了;再接着是“反”的问题,家长反了,舆论反了,学校的课改一度被唾沫星子淹了。

作为校长,我一度也顶着巨大的压力,老师的质疑,家长的怀疑,一些校长、同行的非议。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反正不改五中是死路一条,改了或许会找到一条出路。于是,我们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缺什么就改什么,需要什么就改什么,一路改来,尽管困难重重,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且小有成果。比如:

1.为适应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而进行了全校学生工作方法的改变,“班级民主,学生自主”德育工作模式研究课题应运而生。

2.为解决乱的问题而进行的课堂流程改革,组内分工研究、展示规则探索。

3.为解决慢的问题而进行的单元整合研究、课型整合研究、导学案编写研究。

4.为激发学习的激情而进行的多层次、阶梯式、激励式评价机制研究。(www.daowen.com)

5.因写反思而形成的反思文化,因展示而形成的楼道、教室墙壁文化。这种因课改积淀而形成的学校课改文化更随处可见。校报校刊、校园网站、师生生成作品都真实地记录着这一切。

在行进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改变课堂主要目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目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但它却不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应该是新课程体系的实施,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一个基本途径,但在没有变革课堂之前,我们对课程构建的理解是空泛的、概念化的。很多人以为是多编几本教材,多出几本书而已。当课堂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才深有体会地感到重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于是从课堂改革走向课程改革。

比如针对我校生源现状,特别是高中生源状况,国家课程校本化越来越迫在眉睫。我校初中有老师已经开始尝试大单元整合教材,可高中还是个大问题。因为高中老师太年轻,绝大多数初上高中讲台。对高中教材确实还没有吃透,还拿不到手上。但这个问题一日不解决,高中的教学就谈不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了。

还有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学校必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校生存方式,让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实践课程。我校虽是新建学校,这一工作刚刚起步,但势头非常好。学校依托现代科技资源、地域人文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有三十多种。其中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科技活动课、手工制作课;依托环县独特的道情皮影文化开设的道情皮影课程;依托甘肃改琴基金会环县五中书法培训基地开设的书法课程;在市域内、县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从课堂改革走向课程改革时,我们认识到课改文化其实就是课程文化,教师必须要把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要素都视为课程。在课改大潮中,重新审视所有课程功能、结构、内容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这样就构建了学校新生态课程,实现了由新生态课堂到新生态课程的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