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戏曲表演行当及角色解析

戏曲表演行当及角色解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曲的表演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指戏曲演员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图7戏曲中的武生图8戏曲中的红生●旦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类别。图9戏曲中的青衣图10戏曲中的花旦武旦:表现那些身具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

戏曲表演行当及角色解析

戏曲的表演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指戏曲演员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从内容上说,行当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行当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

传统戏曲共有“生、旦、净、丑”四种不同的行当,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与规制,每个行当都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生

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还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主要特点,如《战长沙》中的黄忠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一般是不留胡须的青年男子,如《白蛇传》中的许仙。

图5 戏曲中的老生

图6 戏曲中的小生

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如《武松杀嫂》中的武松。

红生:也可以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如《单刀会》中的关羽

图7 戏曲中的武生

图8 戏曲中的红生

●旦

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丽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

图9 戏曲中的青衣

图10 戏曲中的花旦

武旦:表现那些身具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图11 戏曲中的武旦

图12 戏曲中的刀马旦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www.daowen.com)

彩旦:有时将其归入丑行,主要表现那些滑稽或凶蛮的青年女子,动作和化妆都极尽其丑,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

图13 戏曲中的老旦

图14 戏曲中的彩旦

●净

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净之分。

正净:也称“大面”“铜锤”或“黑头”,所表现的人物多为举止稳重者,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包拯

副净:也称“二面”或“架子花”,多表现性格豪爽者,如张飞李逵等;或奸邪佞幸者,如曹操、赵高等。

图15 戏曲中的正净

图16 戏曲中的副净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武艺者,以武打翻跌见长,如《挑华车》中的黑风利。

图17 戏曲中的武净

图18 戏曲中的毛净

毛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周仓、巨灵神等类人物,他们或为天神,或为身体畸形者,造型夸张。

●丑

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多在鼻眼间勾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丑行有文丑、武丑、女丑之分。

文丑:指那些不具武艺的滑稽人物,脸谱勾豆腐块,如《野猪林》中的高衙内。

武丑:指那些身具武艺的滑稽人物,又称“开口跳”,表演上以跌扑翻打为其特色,如《时迁盗甲》中的时迁。

女丑:即丑婆子,饰演那些或滑稽或凶恶的老妇人,表演夸张、语言风趣,如《恶婆婆》中的婆婆。

图19 戏曲中的文丑

图20 戏曲中的武丑

图21 戏曲中的女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