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校园情感场:为孩子美的生命奠基

构建校园情感场:为孩子美的生命奠基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强有力的情感场,不仅对它内部的每一个个体有强大的感染力,还能对来自外部的个体和群体产生积极的感染力。教师自身情感的发展以及他们对学生情感发展的自觉而强烈的影响,是决定校园情感场生命力的主要动力源。同时,在立足学校教师资源基础上,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构建起校园“情感场”,营造“生命美育”感受体验式课程实施的氛围。

构建校园情感场:为孩子美的生命奠基

人与人之间只有拥有相互依赖的深厚情感,才能建立起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最微妙的接触。”情感是需要传递的,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会产生情感的传递。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对于怎样以情感制约情感,以情感引发情感,以情感导向情感有所忽视。朱小蔓教授指出:教师的情感资质人格魅力,对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灵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教师情感资质的本质要素是对学生的热情、对事业的热忱和对学科的热爱。三者在一个优秀教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浓浓的“师爱”。一个强有力的情感场,不仅对它内部的每一个个体有强大的感染力,还能对来自外部的个体和群体产生积极的感染力。这种感化力量,能不断辐射带有自身独特标记的情感资源。教师自身情感的发展以及他们对学生情感发展的自觉而强烈的影响,是决定校园情感场生命力的主要动力源

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们有多种需要,爱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玩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润泽他们的生命。狄尔泰说:“生活表达在体验中,人们生活在体验中,并通过体验而生活。知性世界抽离了生命,也不可能发生体验。”教育必须要从知性的世界转变到生活的世界,教学不是符号的传递,而是生活的体验。体验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是对人心灵的撼动,它不是教学中的“做秀”,“做秀”只能是情感的虚饰和欺骗,而不是真正的体验。我们做的,是在教育生活世界中适当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诱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唤醒他们的生命体验,使他人、他物融入内“心”,浸染生命,感动人生。同时,在立足学校教师资源基础上,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构建起校园“情感场”,营造“生命美育”感受体验式课程实施的氛围。(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