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知识与审美的形而上学关联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知识与审美的形而上学关联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谢林全部哲学的起点始于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知识论体系的不满和推进。对此,独断论的解决方法是自我的弃绝,主体以“静观”和“屈从”为生命的最高形态,完全投入并消失在客体自然之中。在谢林看来,这种绝对同一正是一切对立在分离之前的初始状态,而科学的知识学体系正应该将自己的逻辑起点设立在这个绝对者之上,才能突破主客体分离的局限,获得关于世界和自我的完整知识。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知识与审美的形而上学关联

谢林全部哲学的起点始于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知识论体系的不满和推进。在他看来,以康德和费希特为代表的批判主义的立足点是绝对主体,它的局限在于,一方面要确证自身的客观性,与世界关联;一方面又不能越过主体认知能力的限制去触及物自体的领域,获得绝对客观性。于是,只能在不断地将客体转化为主体性产物的过程中使客体性完全湮灭在主体之中。因此,这种建立在认识论基础,而非“我们自己原初的本质之上”的哲学显然是不牢固的。[4]它只能在认识论意义上看待有限的经验世界,将理性降至知性层面,而永远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知识,也就是说无法把握世界和自我的本体存在。而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独断论哲学则相反完全立足于绝对客体,把客体的自然看作是唯一真实的实体。它面临的矛盾是如何从绝对客观的世界出发来获得自我的主体性。对此,独断论的解决方法是自我的弃绝,主体以“静观”(Stille Anschauung)和“屈从”(Unterwerfung)为生命的最高形态,完全投入并消失在客体自然之中。[5]可见,批判主义和独断论都无法逃避一个致命的悖论,那就是最终取消自己的对立面,并同时扬弃了自身,因为没有对立也就没有独立的主体与客体的分别。因此,尽管批判主义和独断论都坚持从一个片面的立场出发,但最终都会走向一种绝对的存在——主客同一,从而背离自身最初的原则。[6]批判主义和独断论的纷争,其实质是“自我”与“非我”这对在“绝对者”中原初同一的矛盾体分离后,在经验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它们的对立与消亡的过程中,酝酿着一种审美的情绪,因为它们都在斗争的终点达到了自己存在的最高形态,回归到最接近自身本原的绝对和谐的境界。

在谢林看来,这种绝对同一正是一切对立在分离之前的初始状态,而科学的知识学体系正应该将自己的逻辑起点设立在这个绝对者之上,才能突破主客体分离的局限,获得关于世界和自我的完整知识。这个绝对者并非是超越主客体之外的独立的实体,而是同时包含了主体与客体、有限与无限、自我与非我、理念与现实这些根本对立并将它们综合为一体的绝对的大全,它是万事万物的始基,是一切对立的根源和归宿。绝对者的知识是无条件的绝对知识,是其他一切知识成立的前提和基础,是最高的、绝对的真理。也正因为它是绝对的知识,不能有其他的原则作为中介,它的认识原则与存在原则必须同一,也就是说它被思考直接因为它存在。[7]

那么,究竟如何来理解绝对者?既然它是一种绝对的同一,就不能用反思的思辨方式来认识,因为反思意味着主客体的对立与分别,与同一性原则背道而驰。因此只能开启“理智直观”(die intellectuelle Anschauung)的思维官能,这种官能是一种直接洞悉绝对本质的理性的先验能力,是自己创生自己、建构自身,并在这种主体和客体同一的创造性直观活动中不断确认自身的活动,是绝对者根本的存在方式。但是,理智直观作为一种绝对直接的思考力,却面临着虚无化的危险,因为它不涉及自身以外的客体,没有形成主客体的对立,也就无法为经验意识在所识别。对它自身的存在来说,如果它永远得不到客体的限制,它就将在自身无限自由的绝对活动中不断膨胀,在自我的深渊中消灭,从而“停止生存”。[8]因此,尽管理智直观是开启绝对真理的钥匙,是包含无限创生能力的“元意识”,但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如果不跨出自身的话,它终将归于死寂,沉沦于一种“死亡的状态”而无法苏醒[9](www.daowen.com)

所以,绝对同一固然是一切对立的本源,但这样的同一必须被打破,产生对立,绝对者才能从自身之内走出,走向客体,产生现实的经验世界和生命形式。然而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对立,本质上都先验地根植于超越性的绝对同一之中,因此,绝对者一方面要有指向客体的分离活动,另一方面又必然深藏着返回自身同一的趋向,也就是说人自身之内存在着两股对立的力量:既要身处世界之中获得活生生的自然生命形式,又永远怀揣着对回归自身先验的超越性的渴求。于是,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世界的对立纷争就是人的此在(Daseyn)的本质。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洞察绝对者的契机,那就是在主客体对立的终点两者再次同一的时候,人们可以在经验世界中获得对绝对者的实在的直观,这种直观就是“美感直观”(ästhetische Anschauung),因为主客体对立斗争后的复归同一正是美产生的根源,人们可以通过主客体的这场战斗瞥见绝对者在现实世界中的启示——一种同一的存在状态。美感直观可以看作理智直观在现实世界的对照,是感性直观通向理智直观的临界状态。通过它,人们可以感性地直观到最高的绝对,以审美的方式获得对绝对真理的体会和理解,美与真在存在论的层面上是相通的。由此,谢林在对哲学根本问题的思考中引入了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