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知识与审美的形而上学关联

谢林全部哲学的起点始于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知识论体系的不满和推进。对此,独断论的解决方法是自我的弃绝,主体以“静观”和“屈从”为生命的最高形态,完全投入并消失在客体自然之中。在谢林看来,这种绝对同一正是一切对立在分离之前的初始状态,而科学的知识学体系正应该将自己的逻辑起点设立在这个绝对者之上,才能突破主客体分离的局限,获得关于世界和自我的完整知识。
理论教育 2023-08-13

谢林与黑格尔戏剧美学比较: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

由谢林的戏剧美学理论,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他同时代的大哲学家黑格尔的戏剧美学。对谢林来说,黑格尔的美学中相当一部分理论的原创性问题是值得怀疑的,这也是他后来对黑格尔耿耿于怀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谢林与黑格尔戏剧美学在表面的相似之下,仍隐含着诸多本质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恰恰体现了谢林作为一个诗人哲学家对艺术问题的敏锐的直觉把握。黑格尔的悲剧哲学的矛盾是“伦理实体”的分化与对立。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恢复人性觉察,构建个体与社会纽带

有感于当时社会中人性的沦落与自我的丧失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赫伯特·里德希望通过教育恢复个体对于一个真正的“我”的觉察,从而重塑一个真正的“我”,并继而重构起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天然纽带。而良好的表现力正脱胎于灵敏的感知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于是赫伯特·里德便以此为核心,提出了美育的五个目标,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规范表现思想形式

在赫伯特·里德提出的美育的第五个目标中,他将目光投向了颇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技艺。倘若仅有技艺,或试图让技艺支配艺术,那么无疑将使行动的主体成为机械化的个体,该主体亦将陷入异化的境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处由于美和实用获得了统一,因此获得的技艺不再呈现出机械化的面貌来,而是成了一种可以用来表达思想的载体。而待学生进入青春期,当他的气质倾向基本稳定后,方才可根据适宜他的气质的技艺对他们展开专门的职业教育。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审美的交流性与人文价值

在审美的时候,人们是在寻求共通的东西,是在“交流”。就这种赞同与共鸣而言,审美是交流性的。这说明,审美最核心的价值,是建立在审美的交流性之上的。从人文性的角度来说,审美是人类进行交流的手段之一,是人类进行精神的陶冶与提升的手段之一,它是教化与熏陶的手段,也是教化与熏陶的结果。审美究竟是以其“人文性”而让人们
理论教育 2023-08-13

普洛丁的美育思想和方法及其重要性

普洛丁“主张美与真、善的同一”这一思想基础的美育论说,决定了他的审美教育途径和方式。他关于美育途径和方法上的一些论述,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和阐发。首先,重视抓住人的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是普洛丁开展和实施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普洛丁认为心灵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所以一切人都须变成神圣的和美的……才能观照神和美”[8]。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道德与美育关系的研究

接着斯旺格详细探究了美育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这就是此书第六章“道德与审美判断的平行:道德与美育”。斯旺格由此呼吁,现在是到清晰而准确地厘定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的时候了。与黑格尔的这种警告相背反,斯旺格发现加德纳坚持着另一些东西。他援引并分析了著名作家劳伦斯在其《艺术与道德》一文中的见解。为更有效地区分美育与道德评价,斯旺格接下来试图扭转思考问题的方向。艺术作品与道德事项,都是这方面的范例。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的综合能力习得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就首先要说,审美是一种纯粹的先天能力,还是一种在经验中习得的能力?因此,英国的经验论者以及后世具有社会学倾向的美学家都认为审美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在文化中习得的能力。审美是一种建立在反思判断上的综合能力。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审美教育的创造力

实际上,“美是人的第二创造者”与“审美教育是人的第二创造者”是完全等值的、同一的,因为前者是从审美教育的手段或者途径上来说的,而后者则是从审美教育的本身来说的。这就是审美教育的特殊的“创造机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第20、21、22、23封信中细致地分析了审美教育作为“人的第二创造者”的具体机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和审美及其艺术才是“人的第二创造者”。
理论教育 2023-08-13

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与艺术教育的互相促进

格琳提出,审美教育意味着启动观看、倾听、感觉、运动的新方式,对意义进行探寻,从而进行学习与实践。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非隶属边缘性学科,也非某种装饰性知识,而是个体人生发展必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鼓励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去观看与共鸣,从而形成新的构图,开启新视野。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可相互促进。一方面艺术教育者能促成艺术作品产生,另一方面审美教育者也能为艺术的探索而敞开空间。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包容政治的新审美

在“新形式”被重提的同时,“新审美”也不断受到学界的关注。同样关注审美,“新审美主义”与19世纪末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相比,具有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在阐释了美学在哲学与文学中不可分割的粘连关系后,他正式推出了“新审美主义”。不过新审美主义者们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把审美与政治这两种话语体系结合起来,从而树立一种全新的、辩证的审美立场。
理论教育 2023-08-13

重述杜威的经验概念改造和其对美育的影响

[1]可以说,杜威的总结触及了传统经验论的软肋。有鉴于此,杜威对经验概念进行了改造。在杜威看来,经验与自然相联系,自然代表着经验产生的周围环境,它源自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对经验概念的彻底改造,克服了传统二元论的束缚,人在接触环境中,不再区分出主体、客体,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参与,相互影响。这种经验概念为重释审美经验铺平了道路。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形式王国与新感性政治秩序

审美的经验和审美的想象学说都为马尔库塞重建感性的秩序提供了证明。[37]这种恢复正是集中体现在对感性的解放上,艺术便是新感性的秩序王国。但是马尔库塞对“新感性”的诠释却是弗洛伊德化的,并不完全契合康德、席勒的观点。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先验性限制与成果

正是这个主动性,截断了知识根据的进一步上溯,从而把知识论保持为有限知识论,把先验性阶段性地保持为主体先验性。海德格尔在承认康德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出概念和整个知性的“直观”本性,将他们统一在感性旗下,其实就要打开主体性的限制,将知识的根据进一步扩展开去,实现其本体论解读的目的。海德格尔认为,经验的这种结构,正反映出了人的有限性。依照康德理论,知识的根据在于人的先验性,所以海氏也称这纯粹综合是先验性。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审美愉悦是交感反思的成果

在审美的过程中,或许康德所说的通过形式直观而获得的先天愉悦是基础性的,但还有两种愉悦,应当予以肯定。审美包含着情感反应的经验认识,但这种认识不足以判断出对象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这种认识获得的愉悦,也主要是浅层次的感性愉悦。但“审美”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精神愉悦才是它的主要目的,因此审美过程的真正完成,是反思愉悦的获得。
理论教育 2023-08-13

西方美育思想史:从经验到审美的演变

习惯上,审美经验强调的是接受的一方,即审美经验是某一对象在接受者一方产生的一种特殊效果,但杜威并不赞同这一传统说法。一个经验在其发展历程的最顶端才是审美经验,它是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至此,“生活经验→一个经验→审美经验”这样一条线索在杜威的美学中显现出来。
理论教育 2023-08-1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