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光线在影片中的作用—《动画导演基础》学习成果

光线在影片中的作用—《动画导演基础》学习成果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视作品中的光线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人工光是指由灯光师设计和实施,靠灯光照明所得的光线。人工光可以在摄影棚使用,也可以在室外有自然光的条件下作为辅助光甚至主光。人工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作者可以根据需要和周围现实环境来调节光的强度和色温。人工光可以模拟出自然光效,也可以根据影片风格、类型和导演的艺术追求成为具有戏剧性效果的光效,甚至可以做得非常夸张。

光线在影片中的作用—《动画导演基础》学习成果

要想真正地、深入地了解影视作品中的光线,就一定要先弄清楚其分类:从每一个详细的光线类型入手,全面地了解光在影视作品中的综合概念。影视作品中关于光线类型的划分有着几种不同的方法和依据,依据不同,分类也有差异。

从光源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和反光。

直射光,也被称作“硬光”,这种光线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可以使被拍摄对象身上形成分明的明暗两部分,有明显的投影效果,还可以把被拍摄对象塑造得具有立体感,容易产生局部的光斑并形成鲜明的时间感,例如日光、聚光灯等。

散射光,是个与直射光相对的概念,也被称为“软光”。与直射光相比,它不会在被拍摄对象身上形成明显的阴影或投影,光线没有明显的方向感,光照效果比较均匀、柔和,可以作为辅助光、底光等。

反光和补光的作用几乎一样,可以不借助照明灯,利用其他物体自身的材质、颜色的反射光来构成对被拍主体的反光。

这种光的划分方式并不能囊括所有的类型,此处只简单地介绍一些重点内容。

虽然能将光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光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但这些光的主要作用首先是把拍摄主体照亮,让观众在视觉感觉良好的情况下看到被拍摄对象;其次,通过光效营造出画面的气氛,准确地刻画人物的个性、情绪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了解了这些后再去了解光的具体分类会更加深入、更加具有针对性。

影视作品中的光线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又可以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光和人工光模拟出来的自然光效。人工光又可以分为模拟自然光效的人工光、追求戏剧性效果的人工光、追求夸张效果的人工光等。

自然光是影视作品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种光线效果。它是指利用日光和天空散射光照明而产生的光效。自然光不会因为拍摄者的主观意愿而随意改变,也就是说其人为改变性很差。自然光的光照范围比较广,普遍而言其照明度都比较高、照明比较均匀。鉴于自然光的这些特点,拍摄自然光效果要充分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间(这个时间可以具体到一天内早、中、晚等不同时间段)的光线属性、光线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色彩等。只有把这些细节信息都了解了,导演才有可能根据影片的内容、情绪、人物等元素,选择适合的自然光效去拍摄,或者去设计。只有这两方面因素充分协调统一,才有机会成功地进行故事的讲述、人物的塑造、情绪的表达和影片类型与风格的表现。

人工光是指由灯光师设计和实施,靠灯光照明所得的光线。人工光营造出来的自然光效就不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影视摄影摄像所使用的灯的类型很丰富,包括白炽灯、氙灯、卤钨灯、镝灯等。这些灯各有其“性格特征”,导演要大致了解它们的属性和特征,尤其要了解它们所能产生的效果。人工光可以在摄影棚使用,也可以在室外有自然光的条件下作为辅助光甚至主光。人工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作者可以根据需要和周围现实环境来调节光的强度和色温

人工光可以模拟出自然光效,也可以根据影片风格、类型和导演的艺术追求成为具有戏剧性效果的光效,甚至可以做得非常夸张。

这里所说的造型功能主要是指人物的造型。从这个角度可以将光线分为主光、轮廓光、补光和眼神光。

主光是指塑造人物时的主要光源。

轮廓光是专门用来勾勒人物外轮廓时所使用的灯光。

补光与主光相比,强度一定要弱于主光,主要起到补充、修补一些细节的作用。例如,当被拍摄对象的暗部与亮部对比过于生硬和强烈且暗部因为缺乏发射光的映衬显得“死黑一团”时,就需要在必要的角度布一盏灯,让暗部有层次,但灯的亮度不能超过主光。

眼神光,是专门用来塑造被拍摄对象的眼睛和眼神的光线,目的是为了使人物的眼球上产生光斑。一般配合人物近景和人物特写这两种景别使用时效果会比较显著。眼神光的设计可以根据人物的情绪特征、外形特征而定。

从光的方向划分,可分为顶光、底光、顺光、前侧光、后侧光、侧光、逆光

顶光是指光源从被拍摄对象的上方打入,以人物为例,结果有可能是人物的脸部处在黑暗中,而头部以及肩膀上会是亮部。

底光,也被称作脚光,是指光源从被拍摄对象的下方打入,光线是自下而上的。以人物为例,五官的阴影是反向的,从下向上投射在人物的脸上,和我们平时看到和习惯的物体阴影自上而下的投射完全相反,因此会造成一种怪异感。

顺光,也有人把它称为平光,是指光线的方向和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的方向是一致的。顺光使被拍摄对象受光比较均匀,表面的凹凸和肌理不太突出,给人一种比较平的感觉,立体感不够强烈。

前侧光,光源或光线的投射方向和被拍摄对象之间的位置呈45度角左右。它既可以在被拍摄对象的左前侧,也可以在其右前侧。它主要是为了在被拍摄对象上构成明暗过渡,以便于表现被拍摄对象的立体感,同时增强其质感。另外,还可以强化被拍摄对象的受光面,借此加强其纵深感和立体感。

后侧光是和前侧光对应的概念。这个对应既是灯光与被拍对象所处的位置关系的对应,也是角度上的对应。一个在被拍摄对象的前侧方,另一个在后侧方;一个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角度是45度,而另一个则是135度。如此一来,后侧光会让被拍摄对象的正面处在暗部,其主要作用是勾勒被拍摄对象的轮廓。如果在被拍摄对象的正面还有顺光,就要考虑清楚它和后侧光之间的强弱比例;如果没有顺光,而后侧光是主要光源,从被拍摄对象的正面看就是黯淡的正面和明亮的轮廓。有时候这种情况的后侧光可以表现一种神秘感、正面信息的模糊感。

侧光,光源的方向处在被拍摄对象的侧面,很容易形成“阴阳脸”,光线在被拍摄对象身上会形成比较强烈的明暗对比。

逆光,也被称为背面光。光源居于被拍摄对象的后方,被拍摄对象前面处于暗部,一些细节性的信息被淹没在黑暗中,外轮廓处在亮部,造成逆光效果。有时为了烘托出一种紧张、恐怖的氛围,可以采用这种逆光拍摄方法。

首先,光线设计不清楚、不合理,可能会让观众在观片时对一些重要信息和细节信息捕捉不到位。由于观众获得的镜头画面信息不全面,会影响他们对剧情的理解以及对整部影片、对编剧或者导演能力的判断。(www.daowen.com)

其次,如果影片中的光线运用或设计不当,会给剧中的人物造型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人物性格塑造不准确、人物情绪表达不到位、人物关系模糊等问题。

再次,对光线的作用不重视还可能造成影片整体风格和类型上的混乱。假设第一场戏是一种以蓝色调为主的冷光源光效,而下一场戏是鲜红色的暖光源光效,接着再来一段强烈的暖色光效的戏……仅看这三场戏,观众就会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混乱感。因为,从对色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全片的色彩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色调,相对小的差异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而影片中的色彩依赖于光线,因此对影片中光线的整体设计和色彩的整体构思上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也就是说要讲究光效的统一性、整体性。

灯光的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之所以介绍一些重点,主要是希望导演专业的学习者能充分重视它,从而能进一步关注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在运用视听语言构思和设定自己的原创影片时,可以利用灯光的多重作用来结构镜头、影片。

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时间概念的形成主要靠光线的变化体现。这个时间既包含一天中的清晨、中午、下午、黄昏、夜晚这些小的时间段,也涵盖了一年四季这些大的时间段。举例说,北京的冬天天干物燥,温度低而阳光充足,但暖阳是苍白的、刺眼的,它的光效和夏日的骄阳相比,要惨淡、无力许多。

和色彩一样,光线同样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果想表现一个天真、率直、活泼的年轻女孩,可以把她安排在一个阳光充足、树影婆娑的自然光效中。

在美国电影《盗火线》中,反派男主演第一次执行完任务回到空荡荡的家中,这场戏的光线对人物情绪的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空荡荡的房间内以竖线条为主,仅有的一个横向的家具就是玻璃的茶几,冷色调的蓝灯光笼罩着整个房间,把空旷感和人物的孤独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既然影片中的色彩依赖于光线,那影片基调更离不开灯光的作用。用光线来营造影片色彩、氛围与基调,是实现影片视觉效果常用的手段。

如果影片属于自然的、写实的类型,那在光线的设计和实施上一定要用自然光效,或用人工光模拟出自然光效。如果影片追求戏剧性的、夸张的效果,可以用自然感很强的光效,也可以配合戏剧性强或夸张的人工光效。从这个角度来看,光线的效果和类型同样可以划分影片的类型。

可能很多人无法想象光线能叙事,但实际上在影片创作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在《杀手里昂》中里昂第一次执行任务这场戏里,很多人以为里昂的第一次出场是在他从楼梯上一把拉住黑帮马仔的领带,将其甩下楼去时的那个短暂的露脸(见图10-18)。其实不然,在饭店大厅这个场景中,导演就让里昂以光影的形式出现了,而这个光影恰好告诉观众里昂不仅接下了单子,而且如约来了;另外,导演借助一个自上而下把前台接待老者遮住的人影,含蓄地告诉观众还未完整出场的里昂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他虽然言语不多,但办事有“谱”(见图10-19至图10-20)。

图10-18 《杀手里昂》(1)

图10-19 《杀手里昂》(2)

图10-20 《杀手里昂》(3)

在一部美国导演拍摄的反映“9·11”的艺术短片中,没有直接用电脑特技和纪录片来再现双子大厦倒塌的画面,而是非常巧妙地用墙上光影的迅速下滑表示一座高楼的倒塌。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导演用光线讲述故事不仅可以节省开支、降低制作上的难度,而且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新奇感。

运用光线来形成影片独特的风格,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法。这同用色彩来结构影片的风格有相同之处。但不同的是,运用光线可以通过各种光效凸显人物造型的独特之处,利用光线拉大被拍摄对象的黑白反差,以获得黑白版画效果。这些具体的操作手法和色彩是有差异的,但它们在塑造影片风格上同样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思考题

1.色彩设计对影片的重要性是什么?

2.色彩在影片中能起到哪些作用?

3.光线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4.光线的类型有哪些?

5.光线的作用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