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语文阅读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改进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改进教学策略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之外,整本书阅读并不是完全由教师带领逐句讲解的学习方式,学生应自己学会阅读、领会,这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可以由自己来施展的空间,使他们可以亲自体验、发现与研究。

中学语文阅读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改进教学策略

传统认识上,我们认为知识是客观的,教师的任务是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认识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传授和记忆,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针对客观主义的知识观,提出了“个人知识”的观点。他提出,只有当信息被内化之后,才可成为知识,“人在求知过程中虽然获得可言传的、可重复的显性知识,但尚有大量支撑显性知识的不可言传的、不可重复的隐性知识存在,而且隐性认识比显性认识更基本。人们能够知道的比能够讲述的更多”,这个隐性知识就是个体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这些知识是在动态过程中习得的。建构主义者同样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以语言符号为外在形式存在的知识,内化为学习者的个人知识时,是要求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的。这样,知识的概念就从客观拓展到主观,即“知识是个人化的,是个体在大量的信息获得与处理中主动建构的结果”,这些知识的内化通常是在具体情境中不断生成的。学习者只有将知识内化,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这都使得掌握学习方法变得格外重要,促使着教学观发生了改变,学校教育传递的一些记忆性的知识,将不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哪种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哪种就应该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因此,整本书阅读不仅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叶圣陶曾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说到整本书阅读的优势,他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智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读其他的书及单篇短章。”他认为,要读好整本的书,就得要求读者格外注意阅读方法的使用。学生面对整本的书,不仅需要厘清大量的、复杂的信息,如作家、作品、情节、立场等,更要学会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获得有效信息。也就是说,除了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即如何获取知识,也显得重要起来。这些知识具有内隐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言传”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体会和自我挖掘。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整本书阅读正可以给他们提供这个契机。

除此之外,整本书阅读并不是完全由教师带领逐句讲解的学习方式,学生应自己学会阅读、领会,这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可以由自己来施展的空间,使他们可以亲自体验、发现与研究。整本书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情景,学生要想从中提取到有效的信息,就不得不多角度、多层次感受文本。得益于整本书在内容上的连续性,学生的阅读体验会比较完整,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容地学习前人的长处,在整本书丰富语料资源的熏陶下,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门径,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注释】
(www.daowen.com)

[1]杨秋玲.语文阅读教学反思[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2]郑勇.中学语文教学论析[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