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青少年思维 提升智慧之树

培养青少年思维 提升智慧之树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察力、记忆力都是智慧之树绽开的花朵,而思维则是智慧之树中的奇葩,是智力结构中的“明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富有才华且博闻强记的人,据说他掌握了6万个英语词汇,相当于当时的牛津字典的词汇总量。如果任由这些弱点继续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那么思维水平的提高则只是空话而已。

培养青少年思维 提升智慧之树

观察力记忆力都是智慧之树绽开的花朵,而思维则是智慧之树中的奇葩,是智力结构中的“明珠”。马克思把思维称作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观察使人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记忆帮助人们把这些信息贮存起来。但是,只有思维才能像蜜蜂把采集到的花粉酿成蜜糖一样,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说,光有良好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还不等于就有了良好的智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富有才华且博闻强记的人,据说他掌握了6万个英语词汇,相当于当时的牛津字典的词汇总量。丘吉尔也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洞察不断变化的军事形势并迅速提升出十条战策,但却缺乏权衡这些战策利弊而果断采取行动的能力。他常因此而贻误战机。这是他的烦恼。这种烦恼像伦敦大雾一样常缭绕在他心头,成为他的终生遗憾。

英国一位失明了40年后重见光明的坚强的女教师说出一个富于哲理的体会:“最重要的不是你看见多少,而在于你从中领悟出多少。”领悟是一种理解,只有经过思考才能领悟。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美籍华裔特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比考试更为重要的是会独立思考。

杨振宁博士也谈到,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有优秀的成绩,而在于有优秀的思维方式。

优秀的思维方式从何而来呢?固然,有赖于良好的遗传条件。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而得以提高。思维是一种大脑智力活动的方法、技能,只要大脑发育正常,就能有效地掌握这种技能。

在委内瑞拉马拉开波市召开的关于建立医疗中心的讨论会上,20多个医生、家长、官员讨论了3小时尚无结果。这时,一个随妈妈到会的10岁幼童自告奋勇向与会者提出了用“向导性”思维来制订计划的建议。

建议:

先做一个AGO(即Aims,Goalsand Objective—确定目标);

再来一个APC(即Alternatives,possibilites and Choices—可能性的选择);

接着进行FIP(即FIrst,Impo—rtant and Priority—提出优先考虑的问题)。(www.daowen.com)

然后考虑OPV(即Other Peopleˊs View他人的观点)

幼童的建议被采纳,计划不一会就顺利地制订出来了,而且还令人十分满意。这个幼童并非是特殊的天才,他的才能是参加了委内瑞拉政府法律规定的学校每周2小时的思维技术训练的结果。

思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常由问题而引起,并与问题的存在与解决相伴始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包括提出假说和验证假设,在这过程中还可以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想象、聚焦、发散等具体过程和方法以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我们可以把思维过程、思维形式、思维技能等分解为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技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同样,我们可以进行可能性思考,从而摆脱困境;经原型启发我们可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性;运用想象,我们犹如驾上“穿梭机”遨游于智慧的太空;勤于思考,使我们握上了驱赶浅薄的魔杖;通过柔软性思考、立体式思维、聚焦式思维,我们也可以使思维更灵活、更有效,在广阔的领域内展开……只要我们掌握思维过程的具体步骤和各种形式、方法、技能,并加以灵活运用(这一点很重要),就有可能具有苏格拉底式的雄辩、、孔明式的先见之明、福尔摩斯式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爱因斯坦式的想象力

思维技能的掌握,除了要了解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具体的过程和形式外,还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逻辑性等等。因此,要培养思维技能,一定要加强思维过程的运用和思维品质的有意识改善。当别人问及牛顿为何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时,他说他并没有什么办法,只是对一些问题进行长时间独立的思考、深入的分析,并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想象而已。许多人取得成就,也无不是与他们注意加强思维技能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关。

思维技能的掌握,还必须与克服常见的思维弱点结合起来。按照英国学者迪博诺的观点,思维技术训练的要点在于增强思维的建设性、主动性。其核心是引导思维及时地绕开各种“智力陷阱”,发挥头脑高效、优质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我们一般人的思维中,往往存在几种弱点,妨碍了思维发挥更高的效能。

◆求同性。这种思维弱点只习惯于从已知条件和目的中寻找答案,而不善于从多种假设和构想中寻找答案,怯于权威。只有根据实践发展提出问题,打破求同性,另辟蹊径,思维才可能在山重水复中闯出一条新路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对于经典物理力学的守旧与创新之争就是求同性与求异性思维矛盾的表现,循于求同者即使早已觉察牛顿力学的缺陷也未能发现问题,而爱因斯坦则弃求同而求异,大胆创立了相对论

◆再生性。它只会继承旧的思维材料和思路,限于模仿、延续,当然也难以创新。

◆呆滞性,这是一种思维惰性,思维状态不活跃,思维领域狭窄,恪守固定程式,一条老路走到底。

如果任由这些弱点继续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那么思维水平的提高则只是空话而已。要克服这些思维弱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思维技能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