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小学毕业班科学总复习

浙江小学毕业班科学总复习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这些现象可推测,混合小苏打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发生了()。A.推不动B.推到底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9.小科同学利用面包做了“面包发霉”的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小科做的这个实验属于()。

浙江小学毕业班科学总复习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小科将小苏打溶液倒入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烧杯中出现了大量的气泡,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发现烧杯底部出现了沉淀物,如图所示。由这些现象可推测,混合小苏打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发生了(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沉淀变化

2.搬运工经常用扁担挑重物,如图,要平衡50千克和25千克的货物,正确的方法是( )。

3.上题中用扁担挑重物,主要利用的简单机械是( )。

A.斜面 B.轮轴 C.杠杆

4.如右图,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将杯子倒过来,插入水中,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空气能流动

B.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C.空气要占据杯中的空间

5.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三者之间大小关系的是( )。

6.如右图,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内的闹钟铃声( )。

A.越来越轻 B.越来越响 C.立刻听不到

7.关于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最科学的解释是( )。

A.箭头的方向实际上是“谁吃谁”的方向

B.箭头的方向实际上是“谁最凶猛”的方向

C.箭头的方向实际上是能量流动的方向

8.如右图,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9.小科同学利用面包做了“面包发霉”的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小科做的这个实验属于(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无法判断

10.如果想研究面包发霉是否与温度有关,可用第9题表格中的( )进行观察。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11.北极星位于( )中。

A.小熊座 B.大熊座 C.天鹰座

12.北斗七星的七颗星星形成勺子状,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是( )。

A.相同的 B.有远有近 C.经常在变化,无法确定

13.第一位发现“细胞”的是( )。

A.罗斯泰斯特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14.关于恒星,下列观点相对科学的是( )。

A.“恒”是永久的意思,恒星在宇宙中会永久存在

B.恒星是一种恒定的星星,它的外表是相对固定的

C.宇宙中的恒星有诞生,也会有消亡,且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

15.关于太阳系模型的制作,下列观点相对科学的是( )。

A.我们可用相同比例缩小八大行星直径和距离,然后做太阳系模型

B.我们可用相对较小比例缩小直径,较大比例缩小距离,然后做太阳系模型

C.我们可用相对较大比例缩小直径,较小比例缩小距离,然后做太阳系模型

16.我们学习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其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实验最好的学习方式是( )。

A.老师在讲台前做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B.分小组做实验,然后大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C.不做实验,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说一说后就做作业

17.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往往会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把载玻片上的池塘水围住,以防弄湿显微镜

B.控制微生物的运动,方便观察

C.让载玻片和盖玻片贴得更紧密

18.关于放大镜及其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镜片的直径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B.相同直径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片中的视野就越小

C.用放大镜时,放大镜和物体不动,前后移动人的头部,从而得到清晰的像

19.面包遇到碘酒会出现蓝色,这种蓝色的物质( )。

A.还是面包,只是因为面包被碘酒染色了

B.是碘酒,因为蓝色是碘酒的颜色

C.不是面包,也不是碘酒

20.对于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www.daowen.com)

A.对我们人类而言,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B.微生物会侵害动植物,是可怕的病菌

C.有些微生物能制成药品,有些能发酵食品,还有些会分解动植物尸体

21.准备两枚型号相同的新铁钉,将1号铁钉完全浸没在自来水中,2号铁钉一半浸在自来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生锈比较厉害的是( )。

A.1号铁钉 B.2号铁钉 C.两枚铁钉生锈程度差不多

22.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用陶泥烧制陶器 B.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C.红纸剪成窗花

2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

A.味精 B.玻璃 C.白糖

24.下图是从侧面观察3块透明玻璃时看到的形状,能起到放大效果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25.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方法是( )。

A.减少丢弃 B.焚烧发电 C.低价回购

26.用过的一次性针筒属于( )。

A.可回收垃圾 B.不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27.废水处理的过程中,会在过滤系统中的沙砾表面铺一层细菌群,目的是( )。

A.分解污水中的废物 B.加快过滤 C.消毒

28.目前,消除“白色污染”较为实际、有效的方法是( )。

A.让塑料完全消失 B.深度填埋 C.用可降解塑料替代

29.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 )。

A.把珍稀动物都关进动物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多多植树造林

30.我国城市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大概有四种,第一是露天堆放,第二是卫生填埋,第三是有机堆肥,第四是焚烧发电。其中最不提倡的是( )。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第四种

二、实验和简答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1.(10分)小科同学在课堂上将一枚崭新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的附着物(如下图),非常像铁锈,可有同学说这可能是铜。

(1)请你帮助小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铁钉表面的红色附着物不是铁锈。实验设计必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在下面的方框内进行表述(提示:作图过程中可用到方框内的铁钉图)。

(2)我预测,上述实验可以证明( )。

A.铁钉表面的红色附着物不是铜 B.铁钉表面的红色附着物是铁锈

C.铁钉表面的红色附着物不是铁锈,而是铜

2.(6分)科学小组为了研究水钟计时,设计了两种装置,如下图所示。

(1)他们利用装置一进行测试,发现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需要2分钟。我们可推测,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100毫升,时间可能是_________(填“大于2分钟”“2分钟”或“小于2分钟”)。

(2)他们继续利用装置二进行测试,发现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需要2分钟。我们继续推测,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100毫升,时间可能是________(填“大于2分钟”“2分钟”或“小于2分钟”)。

(3)在保证水滴速度不变的前提下,下列选项中会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是( )。

A.进水管的长短 B.受水容器的形状 C.容器内的水每时每刻在蒸发

3.(12分)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让我们一起来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吧!

(1)上图是一架显微镜的示意图,图中_________表示物镜。(填写序号

(2)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后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在这一过程中,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_,以防止损坏显微镜。

(3)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小科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设计了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

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

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

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小科最有可能在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烧杯的水里观察到微生物。

(4)在显微镜下,小科同学观察到一种长得像鞋底一样的微生物在快速地游动(如右图所示),这种微生物可能是_________。

(5)观察过程中,小科看到这些微生物都迅速地游向左下角,他想把微生物尽可能地挪到显微镜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往________方移动。

(6)观察过程中,若在玻片标本的左下角放置一小块冰块,可预测这些生物都将________(填“躲离左下角”“没有反应”或“仍然四处游动”)。

4.(12分)下图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行关系示意图。请仔细读图,然后回答问题。

(1)当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到_________(填写序号)位置的时候,从地球上就会观察到满月的景象。

(2)农历廿二左右,可以观察到的月相是_________。

(3)晚上,我们用肉眼遥看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总是有着明暗不同的区域。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是____

(4)月球围绕地球从①位置公转到②位置,再公转到③位置,再公转到④位置,一般来说大约需要________天。

(5)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到________(填写序号)位置,就有可能发生日食

(6)小科同学在地球上重约600牛,如果他到月球上称重,重力大约是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