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和思考

中学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和思考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初中教育阶段惩戒教育的一些浅显认识和思考。只有基于尊重的惩戒,才能得到认可,达到改正目的。惩戒实施的范围与规则必须得到双方共同的认可和遵守。公正公平是对每一个学生施惩的前提,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受教育者不同而使惩戒的执行尺度不一,不能因心情与喜好随意更改惩戒标准,一定要一视同仁。

中学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和思考

青岛第六十一中学 孙瑞霞

初中阶段是中学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对老师教育方式与艺术往往有更高的要求。以往我们过多地强调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对犯了错的学生也“不愿管”“不想管”甚至“不敢管”,谈“惩”色变,许多领导指责我们的教育不能有惩戒,还动不动就把老师们正常的批评教育说成“体罚”。其实,惩戒教育同样是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教育惩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同样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的教师,不仅能够达成教育目标,同时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初中教育阶段惩戒教育的一些浅显认识和思考。

首先,惩戒教育是初中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

教育大师曾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说,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以表扬鼓励与为主,进行正面引导,这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与此相对的批评与惩戒,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这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批评指正学生的错误和违纪行为。人们现在常常误解“赏识教育”,无论学生表现如何只一味地赞许与肯定。在这种情况下,习惯了接受赞扬的学生,再也接受不了批评,更不要说承受挫折和担当。这样的学生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狂风暴雨的考验,不仅心理承受能力大大下降,还容易滋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和狂傲自大的心态,这都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可能会有迟到旷课、打架斗殴、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及习惯,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帮助,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也利于教育自身的发展,符合教育活动发展的需要,无论是训诫、惩罚抑或是警戒批评都是指引学生面对错误敢于承担、勇于改正的有效方法。令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风雨中成长为更加坚强勇敢的自己。

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校园步入社会,缺少勇于承担、接受批评的勇气,如何能在社会中具有自强自立自律的意识和树立良好的做人准则,如何更好地融入纷繁复杂的社会,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和不可避免所要考虑的问题。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缺少了必要的适当的教育惩戒,又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不完整。

其次,惩戒教育要讲究艺术性。

惩戒教育并非单纯的惩罚教育,惩戒教育的艺术性同样也考验着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意识到惩戒教育是教育的手段之一,“惩”而有“戒”才是教育之道。任何教育手段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实施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可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老师应以耐心、细心的态度和学生多交流,有时一个动作能融化一颗心,如拍拍他的肩或者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都会起作用;同时依学生性格选择适宜的方式,坚持因材施教,采取选择性的惩罚,有的放矢,事倍功半。只有基于尊重的惩戒,才能得到认可,达到改正目的。如我教过的某同学,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讲经常走神,鉴于这种情况,我课下多次找他谈心,给予适当的知识点拨和精神的激励,虽有效果但不够显著,于是,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他的听讲情况。一次,在我讲课的过程中,他又开小差,我突然用教鞭敲了下他的桌子,他先是一愣,抬头与我目光相遇的一刹那,脸“唰”的红了,我想教鞭没有敲到他的身上,给他留有了一定的尊严,但是已经触动了他的心灵,起到了惩戒的教育作用。课下在与他交流时他告诉我,课堂上的那一教鞭使他警醒,更使他羞愧,觉得愧对老师课下对他的耐心教导与付出。我也借机告诉他,老师觉得你是块好料,如果上课听讲能再改进一些,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一定会考上理想的高中。果不其然,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了极大的改进,不但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还考上了大学本科,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骄傲。

我们在允许教育惩戒存在的情况下,更不能忽视教育惩戒的艺术与技巧。要令惩戒教育真正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想用又敢用的武器,成为一种体面的教育方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游刃有余、理直气壮地实施惩戒教育,开展工作。

再次,惩戒教育要遵循几点原则。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深刻理解惩戒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合理利用惩戒教育实施教育功能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www.daowen.com)

惩罚学生刚刚犯的错误行为时,应在深入了解犯错的原因与事实情况之后,就这件事情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对他进行一定的惩戒,今后应该怎样去改正等。不要将他过去所犯的错误统统搬出来,数落个没完没了,应做到对事不对人,适度地选择使用惩戒,达到“小惩大戒”的目的。不能对学生进行言语讽刺或贬低,以免学生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对未来失去信心,影响将来发展。

第二,以趣施惩,学与乐结合。

所谓以趣施惩就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内容进行惩戒。以趣施惩,可以让学生在惩戒中享受乐趣,具体做法要依不同情形而定。可以专找某同学不擅长的项目进行,说是施惩,实际也锻炼了弱项,让孩子多一份尝试,多一份体验。如我在课堂上老师提问问题时,把学生分组,每个问题给出分数,如果学生没回答上来,可以让他同组同学规定时间内救援,同时告诉他下节课还提问他同样的问题,每节课每组都有成绩,分数最少一组要出节目,既能让学生有面子,同时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保证学生为了本组荣誉,课下肯定认真准备。

第三,互尊共商,公平公正。

惩戒实施的范围与规则必须得到双方共同的认可和遵守。品德教育不同于训练,惩戒应是在执行者与接受者共同认可的情况下发生的,只有这样,双方共商的原则和目标才会得到学生进一步的认可和尊重,才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公正公平是对每一个学生施惩的前提,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受教育者不同而使惩戒的执行尺度不一,不能因心情与喜好随意更改惩戒标准,一定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达到惩戒教育的良好效果。如我在管理班级的卫生工作中,规定不论是谁,只要随意往地上扔纸屑,就罚卫生值日一星期。这个班规一出,学生互相监督,效果非常好,我班多次被评为卫生标兵班级。

第四,恩威并重,宽严相济。

对学生的管理,不能过分严厉,也不能太体贴。对于生活问题,自然要多照顾,但学习纪律该严则严,是非明确,这样老师才能有自己的威信,让学生既敬又爱,形成师生关系良性循环。即使学生受到处罚,过后也不能冷淡他,更应找机会接近他、关心他,找合适机会提问他或者给他相应的任务,这对他来讲不仅能感到安慰,而且还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会增强上进的积极性和信心,对其今后成长大有裨益。

第五,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惩戒是惩罚警戒之意,教师对学生施以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犯的过错能负起责任,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能够充分认识并及时改正。要注意惩戒不是针对学生个人,而是针对他的过失行为,是通过惩罚,警戒学生的心灵;是为了削剪细枝末节,保证“主干”的茁壮成长;是为了“惩前毖后”,让学生牢记教训,改正错误。

另外,还要注意,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地“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体罚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敢”再犯类似的错误。适度惩戒,并不是说可以体罚。因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是强制性纠正学生的问题言行采取的行为,采取的教育措施的前提是学生的身心能够承受,能起到教育和警示学生作用。应坚决杜绝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或者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以上,是我在教育实践中对惩戒教育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和思考。我想,如果把教育比作大鹏,那么赏识激励教育和惩戒教育就如同大鹏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只有双翼起飞,才能翱翔万里,中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去开创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