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李沂墓志:珍藏版唐代碑刻

李沂墓志:珍藏版唐代碑刻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沂墓志》刻于唐宣宗大中十四年。此墓志由李贶撰,董景仁书,董咸篆盖,邵建初刻。志文内容较少,除去例行的溢美之词,只记载了志主庆王李沂为唐宣宗第五子,其母为史氏。因李沂英年早逝,所以有关其历史记载甚少。李沂之父为唐宣宗李忱,他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原名怡,封光王。墓志撰者李贶,为韩愈的外孙,曾作《连山燕喜亭后记》。此墓志书刻合璧,堪为精品。李沂墓志盖及其拓片李沂墓志李沂墓志拓片

李沂墓志:珍藏版唐代碑刻

《李沂墓志》刻于唐宣宗大中十四年(860)。志石及盖高、宽均为75.5厘米。此墓志由李贶撰,董景仁书,董咸篆盖,邵建初刻。2006年入藏碑林。碑志以行书书写,是较为少见的。志文内容较少,除去例行的溢美之词,只记载了志主庆王李沂为唐宣宗第五子,其母为史氏。因李沂英年早逝,所以有关其历史记载甚少。

李沂之父为唐宣宗李忱,他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原名怡,封光王。唐武宗死后,在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马元贽的支持下,李忱以皇太叔的身份即帝位,时年三十七岁。《旧唐书》记载他“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意思是说,他是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幼时甚至被认为智力低下。从史书记载来看,当时他在宗室中的地位并不高,唐文宗、武宗曾在宴会上戏弄他,强诱其开口说话,还戏称他为“光叔”,武宗对他尤为不敬。但正因如此韬光养晦,他才能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生存下来,并在看似毫无机会的情况下被马元贽推上帝位。马元贽显然走错了这步棋,宣宗即位之后,逐渐显示出他的“隐德”。在宦官干政已经严重威胁皇权的中晚唐时期,唐宣宗将助他即位的马元贽牢牢控制在手中,并为死于甘露之变的大臣们昭雪,而且在其朝堂之上,从此再未出现过一手遮天的权宦。宣宗在位只有十四年,其后即位的皇帝皆为昏聩无能之辈,唐朝也就无可奈何地滑向了覆灭的深渊。

墓志撰者李贶,为韩愈的外孙,曾作《连山燕喜亭后记》。书者董景仁,翰林待诏,其传世的书法作品还有《杜顺和尚碑》,亦为邵建初所刻。从墓志书法来看,董景仁书宗“二王”,笔势转折连绵,线条流畅飘逸,但也带有明显的唐代院体书风。字体较丰润饱满,空间开阔,整体布局疏朗畅达,字约寸许,毫锋凌厉,于圆浑中略带些峻峭,使线条遒劲,尤显潇洒飘逸、变化多端。刻工邵建初,为玉册官,与其兄邵建和同刻《玄秘塔碑》。此碑勒刻精细,行书之连带、疾徐,纤毫毕现,忠实地表现了董景仁的书法面貌。此墓志书刻合璧,堪为精品。

李沂墓志盖及其拓片(www.daowen.com)

李沂墓志

李沂墓志拓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