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与模块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与模块设计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子系统划分及模块设计的原则系统的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而使得程序结构紊乱、数据冗余,这不但给软件编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系统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

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与模块设计

(一)子系统划分及模块设计的原则

系统的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在前面我们强调过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自顶向下地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再分子系统(或模块),层层划分,然后自上而下地逐步设计。子系统划分的一般原则如下:

1.子系统或模块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子系统的划分必须使得子系统的内部功能、信息等各方面的凝聚性较好。在实际中我们都希望每个子系统或模块相对独立,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数据、调用和控制联系。并将联系比较密切、功能近似的模块相对集中,这样对于以后的搜索、查询、调试、调用都比较方便。

2.要使子系统或模块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

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要尽量减少,接口简单、明确。一个内部联系强的子系统对外部的联系必然相对很少。所以划分时应将联系较多的都划入子系统内部。这样划分的子系统,将来调试、维护、运行都是非常方便的。

3.子系统或模块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最小

如果我们忽视这个问题,则可能引起相关的功能数据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子系统中,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调用,大量的中间结果需要保存和传递,大量计算工作将要重复进行。从而使得程序结构紊乱、数据冗余,这不但给软件编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系统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

4.子系统或模块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

子系统的设置光靠上述系统分析的结果是不够的,因为现存的系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很可能都没有考虑到一些高层次管理决策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管理的发展,对于老系统的这些缺陷,在新系统的研制过程中应设法将它补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以后不但能够更准确、更合理地完成现存系统的业务,而且可以支持更高层次、更深一步的管理决策。

5.子系统或模块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它的实现一般要分期分步地进行。所以子系统的划分应该考虑到这种要求,适应这种分期分步的实施。另外,子系统的划分还必须兼顾组织机构的要求(但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组织,因为目前正在进行体制改革,组织结构相对来说是不稳定的),以便系统实现后能够符合现有的情况和人们的习惯,从而更好地运行。

(二)子系统划分或模块设计的方法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子系统的划分方法,虽然它们还不太成熟,但已为广大实际工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划分子系统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四种:(www.daowen.com)

(1)按功能划分。这是目前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

(2)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业务流程分析的结果。在一些时间和处理过程顺序特别强的系统中,这种划分方法常常被采用。

(3)按数据拟合程度来划分。由于每个子系统内部的数据相对集中,这种划分方法的子系统内部聚合力强,外部通信压力小。

(4)按业务处理过程划分。当整个系统要分段实现开发时,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按功能划分子系统的方法,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作由不同职能的一系列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统和模块,整个信息系统就是由这些功能模块构成的。

(三)子系统划分或模块设计的结果

模块是可以组合、更换和分解的单元,是组成系统、便于处理的基本单位。在信息处理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模块,并且具有层次性。因此,一个复杂的系统可由几个大的模块组成,每个大模块又可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多个模块。

一个模块应具有三种基本属性:一是功能,说明该模块完成什么任务;二是逻辑,描述该模块内部如何实现所要求的功能;三是状态,描述该模块的运行环境和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定义模块就是确定模块内部逻辑构成和设计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模块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系统设计的质量。

子系统划分或模块设计后,会产生系统(模块)结构图以及处理逻辑说明。图6—1给出了库存管理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2给出了相应的处理逻辑说明示意图。

图6—1 库存管理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图6—2 处理逻辑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