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探索食品的黄金时代

宋代:探索食品的黄金时代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象中家乡不专门种植绿豆,都是在田垄地头秋苗中间捎带种一些。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收获绿豆的季节,一般都是打成捆人工捶打,将豆子打落,簸净杂质。北宋的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绿豆……为食中美物,生白芽为蔬中佳品。”绿豆食品人人爱吃。中国种植绿豆始于宋朝,是宋真宗从印度引进过来的。绿豆味甘性寒,是很好的中药。宋代有一类食品叫“兜子”。

宋代:探索食品的黄金时代

绿豆的好处不用多说,前几年张悟本先生已经普及,市场上绿豆的价格一度上涨很多。其实绿豆还是绿豆,乌龟的小眼睛一样神采奕奕。印象中家乡不专门种植绿豆,都是在田垄地头秋苗中间捎带种一些。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收获绿豆的季节,一般都是打成捆人工捶打,将豆子打落,簸净杂质。绿豆一般用来生绿豆芽,很好的一道菜。北宋的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绿豆……为食中美物,生白芽为蔬中佳品。”

“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明代李时珍对绿豆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绿豆:“绿豆处处种之。三四月下种,苗高尺许,叶小而有毛,至秋开小花,荚如赤豆荚。粒粗而色鲜者为官绿;皮薄而粉多、粒小而色深者为油绿;皮厚而粉少早种者,呼为摘绿,可频摘也;迟种者呼拔绿,一拔而已。北人用之甚广,可作豆粥、豆饭、豆酒、[3],磨而为面,澄滤取粉,可以作饵顿糕,荡皮搓索,为食中要物。以水浸湿生白芽,又为菜中佳品。牛马之食亦多赖之,真济世之良谷也。”

绿豆食品人人爱吃。中国种植绿豆始于宋朝,是宋真宗从印度引进过来的。当时的西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境内,绿豆子多颗粒大,于是宋真宗就不惜血本搜寻国内珍宝去进行交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绿豆种两石,在开封试验种植成功之后推广南北。

绿豆的生命力很强,遇到潮湿就会发芽。所以在宋代七夕节,经常用绿豆来寄托求子的念想。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载:“又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篮彩缕束之,谓之种生。”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绿豆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岁时广记》引用《岁时杂记》阐述了“种生”的操作规范:“京师每前七夕十日,以水渍绿豆或者豌豆,日一二回易水。芽渐长,至五六寸许,其苗能自立,则置小盆中,至七巧可长尺许,谓之生花盆儿……”

食用绿豆的方法很多,熬绿豆粥是一种爽口又有营养的饭食。绿豆糕、绿豆凉粉、绿豆粉丝等都是人们喜欢的食品。绿豆味甘性寒,是很好的中药。《本草纲目》说:“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宋朝洪迈《夷坚志》记载:“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www.daowen.com)

孟元老很是怀念州桥夜市的沙糖绿豆、麻腐鸡皮,怀念金明池的水饭、凉水绿豆。《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述的四季名馔中,麻腐菜被列在夏月之首,这与麻腐菜的滋味鲜美不无关系。麻腐菜风味别致、独具一格,因味含麻酱、软嫩似豆腐,故名“麻腐”,由芝麻酱和绿豆粉芡为主要原料制成绿豆粉,古人称之为“真粉”。宋代的名馔“玉灌肺”就是以它为主原料制成的,食用时,切成肺叶块。

宋代有一类食品叫“兜子”。据记载,兜子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先把绿豆粉制成粉皮,再切为四片作皮子,每只小碗内铺一片,放进制熟的馅料折叠起来,上笼蒸熟之后,翻扣在盘内,加调料即可食用。兜子的馅料可荤可素,又可荤素并用,变化颇大,品种繁多。宋代知名的有石首兜子、鲤鱼兜子、江鱼兜子、决明兜子、山海兜子等。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六《粥》就记载有绿豆粥,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粥。如今开封早市有一种粥叫“绿豆糊涂”,甚是好喝,不用勺子,一口气喝完不沾碗。

清凉解暑的绿豆汤、清脆可口的绿豆芽、晶莹剔透的绿豆粉、爽口宜人的绿豆糕……从文人笔下的豆粥到医家书中的药方,绿豆给我们的是赏心悦目的粒粒珠玑、怡情快志的丝丝清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