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七幽州:一山不容二虎,三国群雄逐鹿184-196

七幽州:一山不容二虎,三国群雄逐鹿184-196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这场“内战”,不得不说起幽州的另一主人——幽州牧刘虞。刘虞早年举孝廉入仕,后任幽州刺史,在任期间,力主安抚鲜卑、乌桓,边境局势日趋平稳。刘虞后被调离幽州。董卓如此优待,也是希望刘虞能守好幽州,不要参与袁绍的“叛乱”。公孙瓒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人到南阳劝袁术扣押刘和,收编幽州的部队。正巧,这时天子派使者段训前来班诏,公孙瓒胁迫段训,诬陷刘虞图谋称帝,将刘虞杀害。

七幽州:一山不容二虎,三国群雄逐鹿184-196

袁绍曹操与黑山军激战的同时,公孙瓒也没闲着,在外线与袁绍对抗之余,又在幽州打了一场“内战”。

说起这场“内战”,不得不说起幽州的另一主人——幽州牧刘虞。

刘虞,字伯安,徐州东海郡人。祖父刘嘉曾做过光禄勋。跟刘备那个来历不明的皇亲不同,刘虞是正宗的汉室宗亲。

刘虞早年举孝廉入仕,后任幽州刺史,在任期间,力主安抚鲜卑、乌桓,边境局势日趋平稳。

刘虞后被调离幽州。黄巾军起,前任中山相张纯勾结乌桓骑兵入塞抢掠,幽州、冀州首当其冲,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先后战死,面对乱局,朝廷束手无策,又想起刘虞,将刘虞派回幽州,镇抚北方。

刘虞到幽州后,利用自己之前与乌桓、鲜卑各部建立的良好关系,跟各部族首领联络,老朋友的面子自然要给,很快汉奸张纯就被无情地抛弃。失去鲜卑、乌桓支持的张纯叛乱被迅速平息。

董卓进京后对刘虞也刻意笼络,原有待遇照旧还有加码,刘虞被晋升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董卓如此优待,也是希望刘虞能守好幽州,不要参与袁绍的“叛乱”。

中郎将公孙瓒是刘虞的部下,但两人在对待鲜卑、乌桓的态度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刘虞是有名的主和派,跟各部落首领关系不错,逢年过节还互赠礼品相互问候,而公孙瓒是武将,武将想升官只有靠军功,所以是主战派。

幽州之前全靠朝廷从其他各州调拨税款才能勉强维持,现在朝廷自身难保,其他各州也不再向朝廷上交收入,这部分收入没指望了。刘虞只能自己想办法搞创收,首要的自然是农桑,吃饱饭才谈得上发展,但种地不赚钱,为维持庞大的军政开支,只能另想对策。刘虞的办法是搞外贸,在上谷开设傕场与胡人互市,又在渔阳煮盐冶铁,这些都是赚钱的项目。幽州富了, 日子好过了,乱世里堪称一方乐土,青徐百姓为避兵灾,纷纷涌入幽州。

刘虞能做到保境安民,实属不易。但公孙瓒却对此大为不满。

一个主和,一个主战,公孙瓒想打,刘虞不让,时间一长,矛盾越来越深。

朝廷迁都长安,各路诸侯忙于争夺地盘,长安的刘协被冷落在一旁无人理睬,只有万里之外的刘虞仍不忘朝廷,从事右北平人田畴、鲜于银等人奉刘虞之命穿越火线,冲破重重险阻,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抵达长安,见到皇帝。

汉献帝刘协在长安做梦都想回洛阳,对田畴等从幽州远道而来,倍感欣慰之余,萌生了让刘虞派兵护送自己东归洛阳的计划。这时刘虞之子刘和在刘协身边做侍中,刘协于是派刘和回幽州搬兵救驾,因为潼关已被封锁,刘和只好南下武关,途经南阳时,后将军袁术得知了刘和的使命,出于私心,袁术热情地挽留刘和,派自己的使者去幽州,请刘虞派兵来南阳,与自己合兵,一起入关迎驾。

公孙瓒不出意料地反对发兵,刘虞根本不理他,派出数千骑兵南下迎接天子。公孙瓒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人到南阳劝袁术扣押刘和,收编幽州的部队。刘虞得知此事,恨死了公孙瓒。

不久,刘和找了个机会从袁术那里逃了出来,谁知,走到冀州又被袁绍扣下。

公孙瓒界桥战败狼狈逃回幽州,之后,公孙瓒与袁绍你来我往,打成拉锯战。刘虞反对穷兵黩武,公孙瓒哪里肯听。

公孙瓒还多次抢劫刘虞赏给部族首领的财物,刘虞上书朝廷历数公孙瓒的罪状。

公孙瓒也不甘示弱,也向朝廷上书,说自己出兵剿匪,刘虞却不给自己供应军粮,两人告状的文书,一封接一封,比着往长安送,在文书里互相攻击,将笔墨官司打到皇帝那里。

之前两人就看对方不顺眼,这下彻底闹翻,双方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

当时幽州的治所在蓟城,公孙瓒因为讨厌刘虞,也不在蓟城住了, 自己在蓟城东南又修了一座小城。刘虞几次派人来请公孙瓒吃饭,公孙瓒推说自己病了,说什么也不去。

刘虞见讲和不成,决心出兵武力解决公孙瓒,以实现他的幽州永久和平。

趁公孙瓒的部队分散在外,初平四年(193),刘虞将自己能调动的各地驻屯兵,全部十万兵力集中起来,亲自率领部队将公孙瓒的小城团团包围。

发兵前,从事程绪劝他不要出兵,刘虞当众将其斩首示众,拿程绪的人头祭旗,刘虞还对部下说,此次行动,只杀伯珪,余者不问。(www.daowen.com)

本来,刘虞行动公孙瓒并不知情,但刘虞部下从事公孙纪,抢在刘虞行动之前,将计划泄露给了公孙瓒。公孙瓒与公孙纪既是同姓,私交甚厚,估计公孙瓒是有意拉拢,想在刘虞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眼线。而关键时刻,正是这个公孙纪救了公孙瓒的命。

不过,等公孙瓒得知确切消息,距刘虞的总攻时间也只剩下一个晚上,公孙瓒来不及做准备。

第二天,刘虞的大军就到了,公孙瓒被困在城里,见刘虞人多势众,公孙瓒自感不敌,在东门悄悄挖掘地道准备逃跑,但刘虞在关键时刻暴露了自己名士的缺点——不会打仗。

虽然刘虞兵多,但他本人不会指挥,而且刘虞向来是主和派,老好人刘虞对百姓士兵都好,所以他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平时训练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刘虞又爱惜百姓,不准士兵放火焚烧庐舍。

久经战阵的公孙瓒很快就发现了刘虞的这些弱点,信心大增,也不怕了。

刘虞怕百姓受损,禁止部下放火,但刘虞不放不等于公孙瓒不放,公孙瓒可不管那些,顺风纵火,趁刘虞阵脚大乱之际,率兵冲出城,猛杀猛砍,刘虞大败,部队溃散。

刘虞带着败兵来不及回蓟城,一路北上进了居庸城,公孙瓒随后赶来将城四面合围。三天后,城被攻破,刘虞和一班手下被俘。

正巧,这时天子派使者段训前来班诏,公孙瓒胁迫段训,诬陷刘虞图谋称帝,将刘虞杀害。

刘虞虽死,但刘虞在幽州多年深得人心,受过他恩惠的人极多,部下鲜于辅、鲜于银、阎柔等人以为刘虞报仇相号召,很快召集溃兵数万又向乌桓峭王借兵,乌桓峭王感念刘虞昔日恩情派七千骑兵赶来助战,一同南下迎接刘和。

袁绍此前一直将刘和软禁在自己这里当作筹码,现在看形势,是该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袁绍派大将麹义带着刘和北上,与刘虞旧部合兵一处,对外号称十万,与公孙瓒对抗。

兴平二年(195), 麹 义等人在鲍丘大败公孙瓒所部,斩首二万。公孙瓒不得已退保易京。

两军相持近一年,最后麹义粮尽,被迫撤兵。公孙瓒趁麹义退兵之际,出击掩杀,缴获大量辎重。公孙瓒之所以能挺住对方的进攻,得益于他在易京的屯田。这也是公孙瓒能与袁绍相持近十年之久的原因。

袁绍与公孙瓒因地缘形势关系,都将对方视为头号死敌,两人都想称雄河北,但最终只有一个可以存活,谁都想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做那个胜者。于是,决战不可避免,袁绍与公孙瓒旷日持久的战争年复一年,看似永无尽头。

界桥战后,袁绍曾派大将崔巨业领兵三万进攻幽州,围攻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南),公孙瓒既要对付刘虞余部又要迎战袁绍,被南北夹击,腹背受敌。

公孙瓒用战绩证明他能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来并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绝非侥幸。

袁绍大将崔巨业围攻故安久攻不下,听说公孙瓒亲自带兵增援,知道不妙,赶紧撤兵,但还是慢了一步。

公孙瓒率三万主力昼夜兼程在后紧追袁军,终于在巨马水追上了撤退中的袁军,接下来一场混战,袁军大败,死伤惨重,狼狈逃回冀州。

公孙瓒报了界桥惨败的一箭之仇,却不依不饶,尾随败兵攻进冀州。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的同时,对青州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派部将田楷攻入青州。

公孙瓒的帐前大将田楷得令后率部与袁军在青州大战两年,最后双方军力耗尽,甚至公开抢掠百姓,兵荒马乱没人种地。种了,也不一定有命吃,所以粮食成了宝贵的战略物资,宝贵是因为短缺,连着耗了两年,大家都没的吃了,于是开始挖野草啃树皮,最后连草籽都吃光了。

这时袁绍派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率军迎战田楷。青州本来是势均力敌,但袁谭的到来改变了军力对比,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袁军倾斜,田楷抵挡不住袁谭的攻势,被赶出青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