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田畴让封事件及其对曹操政策的影响

田畴让封事件及其对曹操政策的影响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田畴拒绝受封。命令下达,田畴继续上疏陈述心志,表示拒绝,甚至以死自誓。曹操心中有些不快,不仅是面子问题,而且担心田畴让封的举动会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曹操后来三次颁布《求贤令》,宣传自己“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鼓励人才出来效力,建安十三年发生的田畴让封事件可能是触发这些政策的原因之一。田畴的事让曹操心情有些郁闷,但还有一件事也让他不快。

田畴让封事件及其对曹操政策的影响

尽管北征乌桓在战略上值得商榷,在战役层面取得的成果却是实实在在的,无论如何也应当奖赏一番。但就史书记载来看,曹操除奖励过反对北征的人以外,再也没有其他赏赐,这与曹操之前的做法不太一样。推测起来,并非曹操全面否定了北征的成果,而是时间太仓促,马上还要南征,索性想着等南征归来一并奖赏。

也有例外。北征乌桓之战中田畴立下大功,曹操决定先单独奖赏他,拟封田畴为亭侯,食邑五百户。田畴是原幽州牧刘虞的部下,公孙瓒与刘虞相攻,之后刘虞被杀,田畴率族人躲进无终山不出。袁绍消灭公孙瓒后几次派遣使者召请,又送上将军印绶,都被田畴拒绝。袁绍死后其子袁尚又来征召,田畴始终未去。曹操北征乌桓时路过无终山,田畴却主动来见,向曹操献上奇策,建议由卢龙道出其不意发起攻击。田畴还率族人为曹军带路,曹军能大胜乌桓,与田畴的贡献密不可分。田畴不是曹操旧部,曹操大概担心南征归来再行封赏显得有所冷慢,所以专门先为田畴论功。

可是,田畴拒绝受封。田畴认为自己当初为避难而率族众逃入山中隐居,自己不问仕禄,如果因此得封,将不是本意,故而反复推让。田畴这样做并非对曹操有什么意见,因为他虽然没有接受封赏,但把自己的亲属、族人共三百余人迁来邺城居住,曹操赐给的车马谷帛等物田畴也都接受,都拿来散给族人。田畴不肯受封,确实如他所说,出于本心。曹操尽管不甘心,但试了几次,见田畴意向坚决,也就不再勉强。

可这件事在曹操心中始终挥之不去,曹操认为田畴辞封虽然成就了个人志向,于国法而言却是不合适的。曹操于是又一次下令,给田畴封爵。命令下达,田畴继续上疏陈述心志,表示拒绝,甚至以死自誓。曹操不听,想强迫田畴接受封赏,但尝试四次都没有成功。如此一来,事情就变了性质,面对荣誉,推辞是一种美德,但到了这种情形仍在拒绝,似乎就变成了固执。有的人甚至认为田畴的做法很有问题,属于以自己的小名节来对抗公理,建议免除田畴的一切职务,并追究刑事责任。

曹操对这件事很重视,如何处理迟迟不能决定,于是交给曹丕,让他与大臣们讨论。曹丕认为田畴的举动跟当初子文辞禄、申胥逃赏相同,应予鼓励,而不是强夺他的志愿。曹丕的观点得到了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等人的支持。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曾担任令尹,为减轻民众负担坚持不接受俸禄;申胥即申包胥,也是楚国大臣,曾立下大功,楚王要奖赏他,他就逃跑不接受。(www.daowen.com)

可是,一向开通的曹操偏偏在这件事上固执了起来,仍然要给田畴封侯。曹操心中有些不快,不仅是面子问题,而且担心田畴让封的举动会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三国志·田畴传》记载,田畴一向跟夏侯惇关系很好,曹操便让夏侯惇去做田畴的工作。夏侯惇不仅去了,而且找了个借口索性住进田畴家里,想跟他长谈,不答应就不走。田畴知道夏侯惇的来意,任凭他怎么说就是一言不发。夏侯惇没招儿了,临走时拍着田畴的背说:“田君,主意殷勤,曾不能顾乎?”老兄,主公如此盛情,能不能给个面子?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田畴仍不松口。田畴动情地说:“是何言之过也!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纵国私畴,畴独不愧于心乎?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于前。”田畴说,自己只是个负义而逃难的人,幸蒙主公恩典才得以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难道是通过出卖卢龙塞来交换赏禄吗?即使国家照顾,自己也心中有愧。你一向是了解我的,居然也这么说,实在不行的话,我就自刎于将军面前吧。田畴一边说,一边涕泣横流。夏侯惇看到这种情景,知道确实没有再劝的余地,据实报告曹操。曹操慨叹无语,只好作罢。

田畴确实是一个不慕功名利禄的人,所以一再让封。田畴举动的背后没有对曹操或者朝廷的敌意,相反,田畴一再恳切表示自己对现状已经很满足,对曹操也充满感激之情。对田畴的忠诚,曹操未必会多想,但这件事让曹操有了另外的想法。曹操想到的是,田畴是个影响力很大的名士,如果有才能的人都效仿他,连出来做事也不屑一顾,那问题就大了。曹操一向认为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尤其在群雄对峙仍在继续的情况下,人才流动的方向就是霸业的走向。曹操后来三次颁布《求贤令》,宣传自己“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鼓励人才出来效力,建安十三年(208)发生的田畴让封事件可能是触发这些政策的原因之一。

田畴的事让曹操心情有些郁闷,但还有一件事也让他不快。曹冲早夭,按当时的风俗,要找一个合适的亡女跟他合葬,算是冥婚。刚巧,从辽东归来的名士邴原这时死了女儿,曹操派人向邴家表达合葬的意愿。虽然儿女都不在人世,但冥婚也形同于正式的婚姻关系,如此一来就跟曹操成了儿女亲家,这么好的事换作别人一定很高兴,邴原却一口拒绝了。邴原与管宁、华歆等人并知于世,三人号称为一条龙。曹操在名士面前又碰了个“软钉子”,感到很没面子。但他仍善待邴原,一如既往地尊重他。

曹丕新娶的夫人甄宓知道这件事后,觉得是个机会。她娘家刚好死了个女孩,辈分和年龄与曹冲正合适,于是主动提出合葬请求。甄宓是曹冲的嫂子,要与曹冲合葬必然是甄宓的姐妹。甄宓比曹丕年龄还大,合葬的应该是甄宓的妹妹。甄宓共有兄弟姊妹八人,其中姊妹五人,与曹冲合葬的究竟是哪一个妹妹,无法考证,不过,由此甄家跟曹家又多了一层亲戚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