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康有为与《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

康有为与《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有为对中国画的见解和陈述集中反映在他的《万木草堂藏画目》中。《万木草堂藏画目》节选:序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此则鄙人藏画、论画之意“以复古为更新”。即欧人亦自有水粉画、墨画,亦以逸澹开宗,特不尊为正宗,则于画法无害。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这篇有名的画论名为画目,实际评论文字约占一半。另外,康有为在其《欧洲十一国游记二种》中也对中西美术进行了对比。

康有为与《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

康有为对中国画的见解和陈述集中反映在他的《万木草堂藏画目》中。

《万木草堂藏画目》节选:

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清正其本,探其始,明其训。《尔雅》云:“画,形也。”《广雅》:“画,类也。”《说文》:“画,畛也。”《释名》:“画,挂也。”《书》称:“彰施五采作绘。”《论语》:“绘事后素。”然则画以象形类物。界画,着色为主,无能少议之。故陆士衡曰:“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张彦远曰:“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形;赋颂所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今见善足以劝,见恶足以戒也,若夫传神阿堵象形之迫肖云尔,非取神即可弃形,更非写意即可忘形也。遍览百国作画皆同,故今欧美之画与六朝唐宋之法同。惟中国近世以禅入画,自王维作《雪里芭蕉》始,后人误尊之。苏、米拨弃形似,倡为士气。元、明大攻界画为匠笔而摈斥之。夫士大夫作画安能专精体物,势必自写逸气以鸣高,故只写山川,或间写花竹。率皆简率荒略,而以气韵自矜。此为别派则可,若专精体物,非匠人毕生专诣为之,必不能精。中国既摈画匠,此中国近世画所以衰败也。昔人诮黄筌写虫鸟鸣引颈伸足为谬,谓鸣时引颈则不伸足,伸足则不引颈。夫以黄筌之精工专诣犹误谬,而谓士夫游艺之余,能尽万物之性欤,必不可得矣! 然则,专贵士气为写画正宗,岂不谬哉? 今特矫正之: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为画正法。庶救五百年来偏谬之画论,而中国之画乃可医而有进取也。今工商百器皆藉于画,画不改进,工商无可言。此则鄙人藏画、论画之意“以复古为更新”。海内识者当不河汉斯言耶?

唐 画

吾见唐画鲜少,向见之亦不敢信。自敦煌石室发现,有所信据,则唐画以写形为主,色浓而气厚,用笔多拙。尚有一二武梁祠画像,意尊古者则爱其古,然精深妙丽实不若宋人也。唐人未尚山水,故摩诘遂为创祖。至五代,荆、关、董、巨乃摹北宗真山水而成宗,以开宋法,然实由变唐之板拙而导以生气者,终非唐人所致。吾于唐也,仍以为夏殷之忠质焉。

五 代 画

荆、关、董、巨之山水,徐熙、黄筌、周文矩之花鸟人物,贯休之佛像、异兽,皆冠百代,为画宗师,盛矣哉! 五代之画也,由质而文之导师也。但宋无所不备,而五代诸名家皆入于宋,故吾总归之宋画而特尊之。

宋 画

画至于五代,有唐之朴厚而新开精深华妙之体;至宋人出而集其成,无体不备,无美不臻,且其时院体争奇竞新,甚且以之试士,此则今欧美之重物质尚未之及。吾遍游欧美各国,频观于其画院,考其十五纪前之画,皆为神画,无少变化。若印度、突厥波斯之画,尤板滞无味,自郐以下矣。故论大地万国之画,当西十五纪前无有我中国。若即吾中国,动尊张、陆、王、吴,大概亦出于尊古过甚。鄙意以为中国之画,亦至宋而后变化至极,非六朝、唐所能及。如周之又监二代,而郁郁非夏殷所能比也。故敢谓宋人画为西十五纪前大地万国之最,后有知者当能证明之。吾之搜宋画为考其源流,以令吾国人士知所从事焉。

元 画(www.daowen.com)

中国自宋前,画皆象形,虽贵气韵生动,而未尝不极尚逼真。院画称界画,实为必然,无可议者。今欧人尤尚之。自东坡谬发高论,以禅品画,谓作画似见与儿童邻,则画马必须在牝牡骊黄之外。于是,元四家大痴、云林、叔明、仲圭出,以其高士逸笔,大发写意之论,而攻院体,尤攻界画;远祖荆、关、董、巨,近取营邱、华原,尽扫汉、晋、六朝、唐、宋之画,而以写胸中邱壑为尚。于是,明、清从之。尔来论画之书,皆为写意之说,摈呵写形界画,斥为匠体。群盲同室,呶呶论日,后生摊书论画,皆为所蔽,奉为金科玉律,不敢稍背绳墨,不则若犯大不韪,见屏识者。高天厚地,自作画囚。后生既不能人人为高士,岂能自出邱壑? 只有涂墨妄偷古人粉本,谬写枯澹之山水及不类之人物花鸟而已。若欲令之图建章宫千门百户,或长扬羽猎之千乘万骑,或清明上河之水陆舟车风俗,则瞠乎阁笔,不知所措。试问近数百年画人名家能作此画不? 以举中国画人数百年不能作此画,而唯模山范水,梅兰竹菊,萧条之数笔,则大号曰名家,以此而与欧美画人竞,不有若持抬枪以与五十三生的之大炮战乎? 盖中国画学之衰,至今为极矣,则不能不追源作俑,以归罪于元四家也。夫元四家皆高士,其画超逸澹远,与禅之大鉴同。即欧人亦自有水粉画、墨画,亦以逸澹开宗,特不尊为正宗,则于画法无害。吾于四家未尝不好之甚,则但以为逸品,不夺唐、宋之正宗云尔。唯国人陷溺甚深,则不得不大呼以救正之。

明 画

凡物穷则变。宋画精工既极,自不得不变为逸澹,亦犹朱学盛极,阳明学出焉。明代虽宗元四家,至人家不悬云林画,以为俗物;然去宋不远,明中叶前,画人多学宋画,故虽不知名之画人,亦多有精深华妙之画,至可观矣。至晚明,元四家一统画说,香光主盟,画人多逸笔,即学元画亦有取焉。

国 朝 画

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 盖即四王、二石,稍存元人逸笔,已非唐、宋正宗,比之宋人,已同郐下,无非无议矣。唯恽、蒋、二南,妙丽有古人意,其余则一邱之貉,无可取焉。墨井寡传,郎世宁乃出西法,他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讲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手? 吾斯望之。

这篇有名的画论名为画目,实际评论文字约占一半。在文中,康有为首先提出他的批评对象——“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继而提出他的矫正方法——“今特矫正之: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为正法。庶救五百年来偏谬之画论,而中国之画乃可医而有进取也”。

另外,康有为在其《欧洲十一国游记二种》中也对中西美术进行了对比。

“再入则为奥古士多宫。睹其后室。壁涂丹黄,上皆绘画,与邦渒富家同。又一室,画桥梁、屋宇、山水、人物、花卉,笔意飘洒疏逸,甚似中国今日浙派,亦可谓之米派、董派。东西隔绝,不约而同,亦异事也。”

“吾国画疏浅,远不如之。此事亦当变法。非止文明所关,工商业系于画者甚重,亦当派学生到意学之也。”

“拉生于西历一千五百八年也。基多利腻、拉斐尔,与明之文徵明、董其昌同时,皆为变画大家。但基、拉则变为油画,加以精深华妙。文、董则变为意笔,以清微淡远胜。而宋元写真之画反失。彼则求真,我求不真;以此相反,而我遂退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