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2版:粗基准选择原则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2版:粗基准选择原则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械加工中,粗基准的选择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图6-18粗基准选择比较导轨面为粗基准;底面为粗基准上述两个原则是选择粗基准最主要的原则。除上述两个原则外,选择粗基准还要考虑以下要求,即粗基准的不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2版:粗基准选择原则

机械加工中,粗基准的选择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选主要非加工表面原则

为了保证工件上加工面与主要非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应以主要非加工面作为粗基准,如图6-16所示。其外圆为主要非加工表面,且面积大,定位稳定,适合做粗基准。对于次要非加工面,则不宜做粗基准。因为在毛坯制造时会坚持重视壁厚分布的均匀、质量的平衡,以及尺寸、形状的对称性等。对于次要非加工面,一般只检查轮廓尺寸。

图6-16 主要非加工面为粗基准

2.余量均匀分配原则

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时,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作为粗基准。如图6-17所示,加工时若以不加工外圆表面1作粗基准定位,则加工后内孔2与外圆1同轴,可以保证零件壁厚均匀,但加工内孔2的余量则不均匀(图6-17(a))。然而,若以零件毛坯孔3作粗基准定位,则加工内孔2与毛坯孔3同轴,可以保证加工余量均匀,但内孔2与不加工面外圆1不同轴,加工后壁厚会不均匀,上厚下薄,如图6-17(b)所示。

如车床床身加工,导轨面是床身的重要表面,精度要求高、晶体组织致密且要求均匀。这时若以导轨面为粗基准加工底面,再以底面为基准加工导轨面,即可保证其余量均匀(图6-18(a));否则若以底面为粗基准加工导轨面(图6-18(b)),就无法满足保证导

图6-17 粗基准选择比较

(a)外圆为粗基准;(b)内孔为粗基准
1—外圆;2—内孔;3—毛坯孔

轨面余量分布均匀的要求。

图6-18 粗基准选择比较(www.daowen.com)

(a)导轨面为粗基准;(b)底面为粗基准

上述两个原则是选择粗基准最主要的原则。两个原则有时相互矛盾,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除上述两个原则外,选择粗基准还要考虑以下要求,即粗基准的不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

3.不重复使用原则

因为粗基准本身是毛坯表面,精度和粗糙度均较差,初次加工被选为粗基准实属不得已,故接下来安排加工则应选择已加工面为基准。如果再重复使用粗基准,就会造成两次加工出的表面之间存在较大的位置误差。

如图6-19所示,第一道工序以不加工外圆表面定位来加工中心内孔,而第二道工序仍以外圆表面定位加工凸缘上的几个均布孔,显然,该凸缘上的均布孔自然会与中心内孔产生较大的同轴度误差。正确的工艺方案应以已加工过的内孔定位加工均布孔才算合理。

图6-19 不重复使用粗基准

4.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要求选用的粗基准面应尽可能平整、光洁,且有足够大的尺寸,不允许有锻造飞边,铸造浇、冒口或其他缺陷。也不宜选用铸造分型面作粗基准。又如,缸体加工的粗基准,通常选取两端主轴承座孔和气缸内孔的毛坯孔。如果毛坯铸造精度较高,能保证缸体侧面对气缸孔轴线的尺寸精度,那也可选用侧面上的几个工艺凸台作为粗基准,这样便于定位和装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