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关系

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关系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网络文化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密切相关的。网络文化的发展是与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趋势紧密联系的,中国要想与世界接轨,在未来的时间内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就不得不重视网络文化的这种先进性。

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关系

文化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东西,是与自然相对应的,包含了人区别于物的一系列规定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以物质为基础。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它反过来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文化的种类包括科学艺术、思想观念、交际方式等等。文化的生产本质是精神生产,由于历史的沿革和现实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各方面的差异,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社会形态或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乃至同一发展阶段不同的阶级、阶层、行业地域等都有着不同的文化。

在多样化的文化存在中,必须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才能确定文化的属性。一般说来,只有置于现实基础上的既反映当代政治和经济的基本特征,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归根结底是受生产力因素的支配和决定的,文化的先进性取决于它是否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这点上看,网络文化是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为前提,以最先进的经济方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的生产力和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而且,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网络文化必将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网络文化的先进性还表现在网络文化的创造性、自由性、开放性、群体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网络文化的创造性是指网络文化成果所具备的意识和实践作用,网络文化的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按文化的不同类型来划分,首先表现为意识文化的创造性,即意识文化表现为各种为实践服务的决策和工艺;其次是物质文化的创造性,它直接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个自然界所不能产生的世界——虚拟世界,形成了自然物质的跨越,网络上充分的信息交换可以扩大交易规模,既促进市场交易的扩大,也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网络文化的自由性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文化是一种自觉、自主性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的自由,网络的便利性与趣味性恰恰满足了这一点。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表现在人们无远而不届,无高而不达,全球信息化网络将“一网打尽全世界”,传统的、封闭的、集权式的生活观念将变成明日的黄花。网络文化的群体性表现为:网络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都是群体完成的,并影响着群体;网络文化也是一种传播的结果;网络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积累和进化。(www.daowen.com)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网络文化,要在社会主义中国体现其先进性,还必须符合有中国特色的要求。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网络文化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密切相关的。中国网络文化的兴起,以其兼容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当前体制改革的需要,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弹性文化,具有极其强大的包容性。古往今来,没有那种文化能像网络文化这样广阔,不受地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限制。网络文化的发展是与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趋势紧密联系的,中国要想与世界接轨,在未来的时间内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就不得不重视网络文化的这种先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