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寒山寺古钟的悬念与发现

寒山寺古钟的悬念与发现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州寒山寺有幸得到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的吟咏,才享誉千古,垂名中外。尤其是绝句中提到的那口古钟,多少年来一直令人向往,现世日本游客甚至在岁末之夜专程赶到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并引以为幸事。然而,今天寒山寺悬挂的已非昔日古钟,而是一口清朝铸的钟和一口日本铸的钟。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古钟也为当时所铸。可惜,元朝末年的战祸殃及寒山寺,古刹毁于一旦。

寒山寺古钟的悬念与发现

苏州寒山寺有幸得到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的吟咏,才享誉千古,垂名中外。尤其是绝句中提到的那口古钟,多少年来一直令人向往,现世日本游客甚至在岁末之夜专程赶到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并引以为幸事。然而,今天寒山寺悬挂的已非昔日古钟,而是一口清朝铸的钟和一口日本铸的钟。人们不禁要问,古钟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古钟也为当时所铸。相传,钟声异常洪亮,夜深人静时敲响,远在十几里以外的苏州城内也能隐约听见。到了唐代,因高僧寒山、拾得住寺,故更名为寒山寺。可惜,元朝末年的战祸殃及寒山寺,古刹毁于一旦。后屡经修建,又多次遭火灾,日益衰败,连珍贵的古钟竟也不知去向。明代嘉靖时,本寂禅师主持重新建楼铸钟,文人墨客相继为之作疏刻碑,但好景不长,《寒山寺志》说“钟遇倭变销为炮”,再度毁于战火。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寺庙,铸铜为钟,悬于寺内西侧的八角钟楼上,经学家俞樾还补书了张继的诗,刻成诗碑立在寒山寺碑廊。与此同时,日本各界人士募捐集款,由小林诚义等一批优秀工匠精心制作,铸成一对青铜奶头姐妹钟,一口悬于日本馆山寺,一口送到苏州寒山寺,挂于大雄宝殿内。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还撰写铭文和铭诗刻于钟上,其诗云:“姑苏非异域,有路传钟声。勿说盛衰迹,法灯灭又明。”

可是,后世所见的清钟和日本钟,毕竟已不是张继提到的那口古钟,因此有人对寻找古钟饶有兴趣。清末康有为曾到苏州寒山寺游览,留下一首感慨万千的七绝:“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勿使丰干又饶舌,他人再到不空空。”在题款中又云:“唐人古钟已为日人取去。”康有为到过日本,学识渊博,然而“古钟已为日人取去”的说法,仅仅是一种推测呢,还是确有根据,实在不得而知。大多数日本人自然也认为古钟流入日本,伊藤博文在日本钟铭文中就说:“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转入我邦,今失所在,于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伊藤博文“尝闻寺钟转入我邦”的说法,究竟是否可靠,也难确考。(www.daowen.com)

综上,古钟亡佚已成事实,那么这口令人神往的古钟,是否还留存于世?是在中土还是流出了国门?仍是难解的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