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河南坠子艺术现象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河南坠子艺术现象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南坠子,为河南地方曲调,以用坠子弦作伴奏乐器而得名。坠子的唱念以中州音为主,兼用少量的“徽白”,和一些普通话的“京口”。坠子演员来津演唱的搭挡,有董桂枝与张永发、卢永爱与大老黑、乔清秀与乔利元、王宝霞与王元堂等,此为男女合唱的坠子。男演员当推张永发、大老黑、王元堂最为脍炙人口。此外又有武坠子,声调粗犷,表演时增加动作。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河南坠子艺术现象

河南坠子,为河南地方曲调,以用坠子弦作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始于道情,音调简古,为曲艺中源流较为久远的一种,今日歌者,手执简板,以为节拍,犹存古远遗迹。在开封相国寺以此为业者,大有人在。豫人聆之,笃嗜若狂。后增加坠琴,一边手按工尺伴奏,一边足下上套细绳,随拍拉动,键梆相继成声,其形式及技巧为曲艺中所仅见。唱者男女合演,一庄一谐,相衬成趣。也有一个人唱的“单口”和两人以上的“群口”。

坠子的唱念以中州音为主,兼用少量的“徽白”,和一些普通话的“京口”。坠子的曲本,大致与棃花大鼓同出一源,采用民间流传故事,如《白猿偷桃》、《三度林英》、《湘子上寿》、《蓝桥会》、《起解会审》《、独占花魁》以及“三国”段儿,也多根据明清子弟书选用鼓词。因其系地方曲种,对豫剧唱腔移植甚多,今豫剧《三拂袖》仍存痕迹。

坠子演员来津演唱的搭挡,有董桂枝与张永发、卢永爱与大老黑、乔清秀与乔利元、王宝霞与王元堂等,此为男女合唱的坠子。男演员当推张永发、大老黑、王元堂最为脍炙人口。此外尚有苑里凤,当年红遍豫省,来津时已将半老,其女苑宝珍,能继衣钵,后为人纳之金屋。再有程玉兰以《小寡妇上坟》出名,其歌声委婉,妙在悲脆。巩玉屏、巩玉荣姑嫂演来亦颇佳,其侄女小云,崭露头角即夭亡。尝去首都者,当推马忠翠、马忠凤姐妹,忠翠后去东北,其女马小荣曾在津演出。此外还有武砚芳、武葵芳、武桂芳等。解放后,市曲艺团程玉兰授徒李玉凤,甚得程氏三昧,咸许为佼佼新秀。(www.daowen.com)

此外又有武坠子,声调粗犷,表演时增加动作。记得曾从吉林省来过一女艺人擅歌此调,听来痛快淋漓,独具异声,听者颇喜之。彼时系短期到京津两地演出,不久即行他往,今已忘记其姓名,亦未闻有谁继其艺而演出者。姑并而记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