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周史:西周冠弁与衣裳的服饰式样

西周史:西周冠弁与衣裳的服饰式样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所戴帽子,有冠、弁、冕等种。贵族的男孩到成年,就要举行冠礼,授予成年的“字”。按照古礼,男孩生下三月,父亲要给予“名”,到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由宾客给予“字”。如果用作礼服,要在腰里束一幅腰围,盖在“裳”的前面。一九六六年洛阳庞家沟西周王室墓中出土“人形铜车辖”,铜人屈膝而坐,头戴网状套发之冠,上身穿“衣”,下身穿前面折裥的“裳”,由此可见当时一般服装式样。

西周史:西周冠弁与衣裳的服饰式样

古人束发受冠,把头发盘结在头顶上,安上笄,戴上冠,冠具有套住发髻的作用。当时所戴帽子,有冠、弁、冕等种。冕是王公诸侯的首服,冠是贵族常戴的首服。贵族的男孩到成年,就要举行冠礼,授予成年的“字”。按照古礼,男孩生下三月,父亲要给予“名”,到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由宾客给予“字”。举行冠礼时,要先后三次加“冠”和“弁”,首次加“缁(黑色)布冠”,表示从此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再次加“皮弁”,表示从此有参与狩猎和参加战斗的责任;三次加“爵弁”,表示从此有参与祭祀等礼仪活动的资格。同时上身穿纯(“纯”读作“黗”,黑色)的“衣”,下身穿(浅绛色)的“裳”。“衣”和“裳”是贵族常穿的服装。上身所穿的“衣”,右衽,从胸前围包肩部,这是从商代到战国流行的服装,从商代石刻人像到战国木俑,大体相同。“裳”的形制,如同现代妇女所穿的裙子,只是前面方正平整,折裥做在两侧。也有前面是折裥的。如果用作礼服,要在腰里束一幅腰围,盖在“裳”的前面。这种腰围当时叫做“”,也叫做“韨”,一作“芾”(金文都作“巿”)。一九六六年洛阳庞家沟西周王室墓中出土“人形铜车辖”,铜人屈膝而坐,头戴网状套发之冠,上身穿“衣”,下身穿前面折裥的“裳”,由此可见当时一般服装式样。《小雅·采菽》说:“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芾”是蔽膝的长幅,用皮制成,“邪幅”的式样相当于现在军人的“绑腿”。

图五十九 人形铜车辖(www.daowen.com)

一九六六年河南洛阳北窑庞家沟出土。高二十五点五厘米,长十九厘米,宽十点三厘米。铜人屈膝而坐,头戴网状束发之冠,上身穿衣(右衽短衣),下身穿“裳”(折裥围裙式样),从此可见西周时代服装式样。现藏洛阳市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