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建模影响因素研究:声誉、评价压力、教育投入

大学建模影响因素研究:声誉、评价压力、教育投入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大学文化的因素主要有声誉、长期评价化、评价压力。大学自身教育投入:表示大学利用自有资金用于教育的投入,为常量。

大学建模影响因素研究:声誉、评价压力、教育投入

1.制度变量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引领团队和个人朝着组织制定的目标方向前进。创新主体的绩效评价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组织选择,衡量绩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法和结果法。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选择评价的方法取决于主体的战略目标,对于强调以短期目标为主的组织,可能更重视结果,强调创新的产出;对于强调以长期目标为主的组织,则可能更重视行为,并认为行为和结果之间具有相关性,结果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改进。评价压力是反映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压力是指工作环境中的紧张状态和心理边界,由很多因素组成,如信任、冲突、士气、回报、领导者信任等,压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升组织的效率。本书选取长期评价化和评价压力两个维度作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变量。

长期评价化:用于反映大学评价体系是注重短期目标的评价(指标接近于0)还是注重长期目标的评价(指标接近于1)。短期评价更注重形式和数量等指标结果;长期评价更能体现成果的质量。该属性由组织的制度设计决定,为常数。

评价压力:用于反映大学评价体系对员工造成的工作压力情况,该指标如果为0.5,表示工作压力适中;该指标如果接近0,表示工作压力偏小;该指标如果接近1,表示工作压力偏大。过小的工作压力不利于工作的推进,过大的工作压力不利于高质量创新成果的产生。该属性由大学的制度设计决定,为常数。

基础理论研究占比:该属性用于反映科学研究工作中“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占比,该属性越接近1,表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占比越大。该属性由大学的制度设计决定,为常数。

教学重视程度:表示大学对教学的重视程度,重视程度越高,对教学的资源投入越高,指标为常量。

2.历史积累

声誉:表示大学的综合声誉,由科研声誉和教育声誉共同决定。

科研声誉:表示大学的科研声誉水平,由于声誉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本书假定大学的科研声誉水平由近10年到近4年的表现决定,近3年的科研表现不考虑在内。

教育声誉:表示大学的教育声誉水平,由于声誉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本书假定大学的教育声誉水平由近10年到近4年的表现决定,近3年的教育表现不考虑在内。

文化:文化代表大学综合的工作学习氛围,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起着重要作用,是限制或发挥教师潜能的重要因素,组织承诺和评价压力对教师的工作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大学文化的因素主要有声誉、长期评价化、评价压力。大学的声誉越好,所展现出的校园文化越深厚。在大学声誉一定的情况下,长期评价越强,评价压力越小,表示大学的环境越宽松,组织的文化氛围越好。

3.投入

人力数量:表示大学用于科学研究的总体人力资源数量水平,考虑到大学的编制数固定,该指标为常量。

人力质量:表示大学用于科学研究的总体人力资源质量水平,人力质量由教师质量和学生质量共同组成,根据本书的假定,将大学教师按照主要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分为两类:教师和科研人员,假定大学的人力质量中教师质量和科研人员质量各占40%,学生质量占20%。

科研人员数量:表示大学中科研人员数量水平,为常量。

科研人员质量:表示大学中科研人员质量水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科研声誉、科研资金、长期评价化和评价压力。科研声誉是决定科研人员质量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大学的科研声誉越好,越能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前来工作,科研人员的质量水平越高;科研资金通过“数量效用函数”影响科研人员质量水平,在一定范围之内,科研资金越多,科研人员质量水平越高,科研资金大于一定范围,这种激励作用变缓;长期评价化直接影响科研人员质量水平,长期评价化指标越高,意味着评价体系越注重质量,科研人员质量水平越高;评价压力通过“评价压力效用函数”影响科研人员质量水平,评价压力过小或过大,科研人员的质量水平都会很差,只有在适中的评价压力下,科研人员的质量水平才会随着评价压力增加而有所增加。

教师数量:表示大学教师的数量水平,为常量。

教师质量:表示大学中教师的质量水平,由教育声誉、教育资金、长期评价化和评价压力共同决定。教育声誉是决定教师质量水平的基础性因素,教育声誉越好,大学越能吸引优秀的教师,教师质量水平越高;教育资金通过“数量效用函数”影响教师质量水平,在一定范围之内,教育资金越多,教师质量水平越高,教育资金大于一定范围,这种激励作用变缓;评价压力通过“评价压力效用函数”影响教师质量水平,评价压力过小或过大,教师的质量水平都会较低,只有在适中的评价压力下,教师的质量水平才会随着评价压力增加而有所增加;长期评价化指标直接影响教师质量水平,长期评价化指标越高,意味着评价体系越注重质量,教师质量水平越高。

学生数量:表示大学中学生的数量水平,为常量。

生源质量:表示大学的生源质量水平,由大学的教育声誉决定,教育声誉越高,生源质量水平越高。

学生质量:表示大学的学生质量水平,由大学的生源质量和教育水平共同决定。(www.daowen.com)

企业研发资金支持水平:表示企业对大学的研发资金投入水平,为常量。

大学自身科研投入:表示大学利用自有资金用于研发的投入,为常量。

大学自身教育投入:表示大学利用自有资金用于教育的投入,为常量。

科研资金:表示大学的科研资金总体水平,由国家科研投入和企业科研投入两部分加和而成。通常,国家对大学有基本的科研投入,大学的资金水平不低于国家基本投入,在此基础上,大学的声誉越好,从国家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越多,因此,取“国家基本科研投入”和受“声誉”影响的国家科研经费投入中较大者为国家对大学的科研投入。企业的科研投入受企业研发资金支持水平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越大,可用于投入研发的资金越多。此外,大学自身投入的科研资金也是大学科研资金的一部分。

教育资金:表示大学的教育资金总体水平,由国家的教育投入、大学的教育声誉影响和大学自身的教育投入决定。通常,国家对大学有基本的教育投入,大学的教育资金水平不低于国家基本教育投入,在此基础上,大学的声誉越好,从国家获得的教育经费支持越多,因此,取“国家教育投入”和受“声誉”影响的国家教育投入中较大者为国家对大学的教育投入。此外,大学自身投入的教育资金也是大学教育资金的一部分。

科研院所应用研究支持水平:表示科研院所对大学在应用研究方面的支持程度,为常量。

4.产出

创新原动力:表示除了功利因素之外的、大学真正的创新原始动力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质量、长期评价化、评价压力、文化。人力质量是创新原动力的基础,人力综合质量越高,创新的原动力就越大;长期评价化指标越高,科研工作越注重质量,创新原动力就越大;文化氛围越好,创新原动力越大;评价压力越小,科研氛围越宽松,创新原动力越大。

学术创新数量:表示大学的学术创新成果的数量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力数量、科研资金、基础理论研究占比、长期评价、评价压力。学术创新数量的基础决定因素是人力数量,人力数量越多,学术创新数量越多;科研资金投入水平会直接决定创新成果的数量水平,科研资金越多,学术创新成果的数量越多;基础理论研究占比决定学术创新数量和应用创新数量之间的比例,这个占比越大,学术创新数量越多;评价压力会通过“评价压力效用函数”影响学术创新成果的数量,评价压力过小或过大,学术创新成果的数量水平都会很差,只有在适中的评价压力下,学术创新成果的数量才会随着评价压力的增加有所增加;长期评价化指标反向影响学术创新成果的数量水平,长期评价化指标越高,表示学术创新成果评价越注重质量,学术创新成果的数量水平越低。

学术创新质量:表示大学的学术创新成果的质量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质量、科研资金、基础理论研究占比、长期评价、评价压力、创新原动力。学术创新质量的基础决定因素是人力质量,人力质量越高,学术创新质量越高;科研资金投入水平会通过“数量效用函数”影响创新成果的质量水平,资金大于一定水平后,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放缓;基础理论研究占比决定学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之间的比例,这个占比越大,学术创新占比越多;评价压力会通过“评价压力效用函数”影响学术创新成果的质量,评价压力过小或过大,学术创新成果的质量水平都会较低,只有在适中的评价压力下,学术创新成果的质量才会随着评价压力的增长有所增加;长期评价化指标正向影响学术创新成果的质量水平,长期评价化指标越高,表示科研成果评价越注重质量,学术创新成果的质量水平越高;学术创新原动力通过指数函数的形式影响学术创新质量,即学术创新原动力的提升可以显著激发学术创新质量的提升。

应用创新数量:表示大学的应用创新成果的数量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力数量、科研资金、基础理论研究占比、长期评价化、评价压力。除“基础理论研究占比”的影响与“学术创新数量”的情况正好相反以外,其他方面与“学术创新数量”的情况相同。“学术创新”与“应用创新”合起来为总的“科研创新”,两者占比由“基础理论研究占比”决定。

应用创新质量:表示大学的应用创新成果的质量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质量、科研资金、基础理论研究占比、长期评价化、评价压力、创新原动力、科研院所应用研究支持水平、科研院所研究水平。除“基础理论研究占比”的影响与“学术创新数量”的情况正好相反以外,其他方面与“学术创新质量”的情况相同。“学术创新”与“应用创新”合起来为总的“科研创新”,两者占比由“基础理论研究占比”决定。此外,科研院所向大学提供的应用研究支持水平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水平对大学的应用创新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即科研院所的应用研究支持水平和其研究水平越高,大学的应用创新质量越高。

研究水平:表示大学的综合科研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术创新数量、学术创新质量、应用创新数量、应用创新质量。综合科研水平为学术研究水平和应用研究水平两部分之和,学术研究水平表示为学术创新数量的效用乘以学术创新质量的效用,应用研究水平表示为应用创新数量的效用乘以应用创新质量的效用。学术创新的数量和应用创新的数量通过“数量效用函数”体现,学术创新的质量和应用创新的质量通过“质量效用函数”体现,当创新质量低于一定的水平时,其效用为0,低质量的成果没有效用;当创新质量在适当范围内时,其效用随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创新质量高于一定水平时,其效用会随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教育水平:表示大学的总体教育水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质量、教育资金、教学重视程度、长期评价化、评价压力。教师质量是教育水平的基础影响因素,教师质量越高,教育水平越高;教育资金通过“数量效用函数”影响教育水平,当教育资金大于一定水平后,对教育水平的影响放缓;教学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的教育水平越高;评价压力通过“评价压力效用函数”影响教育水平,评价压力过小或过大,教育水平都会较低,只有在适中的评价压力下,教育水平才会随着评价压力的增长有所增加;长期评价化指标直接影响教育水平,长期评价化指标越高,意味着评价体系越注重质量,教育水平越高。

表4-3 大学主体属性建模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