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借鉴德国双元制成功经验

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借鉴德国双元制成功经验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校在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指导下,借鉴德国经验,进行电类家电维修专业“双元制”试点实验,为建立家电专业新的培训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工作。在结合校情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立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进行了尝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研究了“双元制”模式中所包含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各种因素,为建立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借鉴德国双元制成功经验

大连市计算机职业中专 毛军

当前我国已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轨,职业技术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挑战,只有深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才能使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为此我校在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指导下,借鉴德国经验,进行电类家电维修专业“双元制”试点实验,为建立家电专业新的培训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工作。在结合校情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立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进行了尝试。

一、借鉴“双元制”经验,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的种类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技进步促使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同时也赋予了各种职业以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劳动者能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来适应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也已形成,价值规律在制约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职业学校只有建立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学生,才能够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因此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转换职业的可能和进修深造的需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只有建立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使学生成为通专多能的技术人才,才能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当今,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的职业种类正在大幅度减少,我国在1999年也进行了调整,职业种类的减少,恰恰反映了工人的职业能力增强,工人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是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借鉴德国的经验时,应该站在较高的起点上,结合实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借鉴“双元制”经验

进行职业技术改革,需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最为重要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验,探求规律。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校于1994年开始,在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指导下,进行电类家电维修专业“双元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研究了“双元制”模式中所包含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各种因素,为建立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双元制”是一种很成功的技术工人培训体制,在这种模式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包含着两个学习“元素”,即受训者要在两个不同地点进行培训,一个是学校,另一个是企业。在这个显著特点之后,另一个特点对我们的实验尤为重要,即职业基础教育年制度。

职业基础教育年制度要求参加“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必须接受为期一年的广泛的遍及整个职业领域的基础职业培训,以便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广博的职业基础。例如:机械加工专业要学习和掌握电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电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金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其中包含了培养学生具有跨专业能力的因素。

“双元制”的课程体系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它体现着理论知识为动手能力服务的鲜明特点,根据“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培训阶段的不同目的,设置了综合课程内容,在课程安排上,突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

“双元制”模式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例如培养学生的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的能力,强调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劳保意识等等,并且把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写入到教学大纲和培训大纲中,以确保在教学中落实,这更直接表现出“双元制”模式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

“双元制”模式中应用了与培养目标紧密相连的多种教学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理论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课中,多以小组合作和独立完成工作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这些蕴涵在“双元制”模式中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为我校建立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能力培训体系,提供了大量的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建立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的尝试(www.daowen.com)

1.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

专业能力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电专业能力,二是跨专业能力。打破了以往专业技能培养的狭隘性和单一性。专业能力是构成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跨专业能力的引入使培养通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有了现实性和可行性。跨专业能力使学生有了一个更为广博的职业基础,具备了多工种操作技能。

总之,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中的专业能力,比我们以前所提出的专业能力的内涵要广泛得多。

综合能力归纳起来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已经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综合能力能够保证专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家电行业中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新知识、新工艺。因此职业学校的职前培训,应该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新技术和运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国的法律建设更趋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很大提高,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另外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更应该具备与他人合作、语言方案表达、社会责任感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其他综合能力。

总之,知识的更新,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这些综合能力成为家电维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设置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

要建立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必须把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训要求写到教学大纲中去,1994年5月我校在辽宁省职教所的领导下,在德方专家莱茵霍尔德先生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家电维修专业教学和实训大纲》,这份教学大纲是我校“双元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保证了我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贯彻和实施。

在这份教学大纲中把学生独立工作、自己负责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其中包括对某一具体工作的独立计划、独立实施和独立检查的能力,着重强调了学生应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劳动保护意识,这些都是对培养综合能力的要求。另外,这份大纲还引入了大量的跨专业内容,如要求家电维修专业的学生掌握电、气焊技术,金工技术,电力运行维护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等。这些新内容的引入,都是以前教学大纲所不具备的。这份大纲还具有框架式的特点,即对教学内容安排提供框架式的结构,教师在执行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纳入新技术、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跟上家电产品的市场变化和发展。

这种框架式大纲的灵活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超前性、广博性,又决定了学生从业的适应性,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确地列入到教学大纲中,并在教学中落实,是我校这次参加“双元制”试点实验的重大收获

以理论知识为本位的学科制课程体系与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相比较,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要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更适合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我们家电维修专业的学科设置,基本上都是以某一种家电产品为学科的内容,在技术上表现出滞后性,并且理论知识过于高难,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出现,造成了课时的浪费,不利于学生在较为广泛的领域内提高动手能力。例如《收录机原理与维修》、《黑白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学科都属于这种情况。

通过借鉴“双元制”经验,我校依据试点教学大纲进行了课程改革,设立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在五个学期的教学中首次用了近二分之一的课时,把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作为一门课程(专业实训课)来进行。在家电维修专业教学中,形成了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理论课为培养专业技能服务的综合课程体系,把原先只以个别家电产品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进行重新组织,删除了大量的、繁琐的公式推导和过高、过深的理论,只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公式和理论的适用范围及条件,精简了内容,节省了课时。又从体现各种电子产品的共性角度出发,纳入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打破了狭隘的专业观,树立了广泛的专业领域观念。改革后的专业课更趋合理,如:“高频发射与接收技术”容纳了比以前更多的内容,包括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卫星接收天线传呼机、移动电话等;“信号记录和重放技术”包括录音机、录像机、CD机、VCD机、DVD机、计算机驱动器等,把学生引入到更为宽广的专业领域中,学生可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巧。综合课程体系是建立能力本位培训体系的核心。

3.分阶段,多方法,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共分四个阶段,以达到分层次、分步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第一阶段,基础培训阶段要培养基础职业能力,在此阶段除了专业能力外,还培养跨专业能力,为学生奠定广泛的职业基础;第二阶段,专业培训阶段树立宽广的专业领域观念,学习电子专业基础理论,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同时还学习部分跨专业内容;第三阶段,专长培训阶段要在专业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具体的电子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品的个性,加深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第四阶段,定向实习阶段要使学生熟悉职业岗位,发展专长,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综合职业能力体系的四个培训阶段是深度和广度、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有效地保证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在理论中大量运用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根据基本原理,独立分析各种电子产品的具体工作原理,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在实训课教学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指导书教学法、模块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能力,并且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使学生掌握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技巧。另外,每次实训课中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多种方法的运用,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加强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交流,形成了在教学中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渗透交融的局面,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