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民族图形造型原理|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意

新民族图形造型原理|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意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提出是中华传统图形再生必须经历的创造性变革过程,也是传统图形再创造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或者借助已有的形象、外形、元素进行置换,创造出新的形式。(二)二次抽象二次抽象是民族图形再创造的起点。民族传统艺术图形对于设计师来讲,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可以引发无限的畅想。

新民族图形造型原理|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意

(一)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提出是中华传统图形再生必须经历的创造性变革过程,也是传统图形再创造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再造想象”是对原有的素材及其内在的信息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扩展其内涵的辐射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一轮想象。或者借助已有的形象、外形、元素进行置换,创造出新的形式。另外,也可以根据创作主题,根据语言、文字的提示,对已有的素材进行新的创造。“想象”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法,即根据某一个抽象的概念想象其具体的内容,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

“想象”应包括“联想”和“幻想”。联想的表现特征是由此物到彼物的联想。形象相近似的或特征近似的事,易于产生联想,理论上称“近似联想”。另外,因果关系、逻辑推理也是引发联想的因素。“联想”应看作触发想象的“起点”。中华传统图形在几千年流传中,同一个“起点”引发了无数个新的想象。例如,葫芦纹(如图6-1所示)、龙纹都是流传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图形,至今还被现代人使用。

图6-1 葫芦纹创意图

审视中华传统造型艺术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传统艺术图形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演变,都不是对原始母题的彻底否定,而是以新的审美观念赋以新的形式,使“母题”得以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进入现代,原始“母题”经过现代观念和新的表现形式的再创造,产生了新的形式和别开生面的新的图形,并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

中华传统艺术中联想的方法往往是借助比喻、借喻、象征和谐音来表达内涵的。如“苛政猛如虎”,其“苛政”是一个概念的事物,而猛虎的造型使“苛政”形象化。汉字“忍”的造型,把心放在刀口上,用来形容忍耐的刻骨铭心和坚毅性。装饰中用盘长图形来比喻象征“永远”等,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以“实形”喻“虚形”,以具体的物象来象征、比喻抽象的观念和精神的形象。现代设计借鉴传统图形时,如果不了解原形的内涵和寓意,则很难发扬原形的最经典之处。

“幻想”超出一般性想象,是理想和向往的一种升华。“幻想”也是激发艺术创造的“精灵”,丰富的想象必将涌动无比精彩的艺术世界

(二)二次抽象

二次抽象是民族图形再创造的起点。传统的装饰图形虽然是已经经过对自然形象取舍加工变化的图形。但是,其中有不少图形结构繁复、形式陈旧,不符合现代审美的需要,不能直接沿用,必须加以提炼、概括,进行二次抽象。

“提炼和概括”是艺术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其特点就是用做减法的方法,剔除繁复的非本质的部分,保留和完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完善。经过提炼概括的形象,造型简洁明了,形象特征鲜明,符合现代审美标准。(www.daowen.com)

“抽象”是一个外来词,在拉丁语中是“抽去”“剔除”的意思,在英语中则有“本质”“实质”“抽出”等十分复杂的词意。

此处的“二次抽象”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改造和处理传统图形时,需要用简洁的方法提取原形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元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夸张、强化、修饰和重组,以达到“重创”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以几何抽象形态对原始图形加以演化,使原始形态得以转化,使原形更加简洁、凝练,更富有现代形式美感。

根据专家们的论证,原始彩陶中的鱼纹的抽象化以及楚汉凤纹的抽象化演变过程,是在制造工艺和绘制传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从这个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形态从具象向抽象过渡,以及形态逐步元素化的情形。图形元素是经过高度提炼后形成的。元素化的形态更具有塑造性,更便于形成新的图形。

(三)观察与联想

“观察”在心理学上属于“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思维灵感完全来自视觉方法上的不断追求。观察又是分析、研究、判断、想象的前提。艺术创造通过观察,引发联想,进而升华创造。艺术的启蒙教育,首先是观察能力训练。设计师的艺术敏感性,也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借助先进的探测设备,看到宏观或微观的世界,延伸和拓展了艺术家们的视野。然而,艺术家自身的观察力和感悟力仍是最根本的。

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我不要探索,只要发现。”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法国雕塑家罗丹说:“所谓大师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独创的联想能力,是一对互为作用的思想方法。丰富的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物象世界,则是艺术家、设计师获取灵感、保持创造活力的重要来源。艺术家、设计师应该走出去,到民俗文化村落、民族文化遗址、历史博物馆考察学习,进行具体性的研究。作为青年学生更需要亲身感受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需要安排实地考察的时间,吸取营养、收集第一手资料。

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是华夏祖先遗留下来的巨大宝库,它同样是现代艺术家、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民族传统艺术图形对于设计师来讲,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可以引发无限的畅想。然而,民族图形的再创造问题,又是一个艰巨的、具体性的艺术活动,需要总结出一套再创造的规律和方法来,这正是本书所要追求的目标。

中国民族传统装饰艺术门类繁多,涉及建筑、器具、服饰、文物古玩等多个领域。而且,从具体器具装饰纹样来看,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特别是用于祭祠、宗教活动的物品,其装饰形态更是神秘深邃。因此,需要从中国工艺美术史论和相关的书籍中加以了解。所谓“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到它”,这也是认识论的基本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