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效益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效益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高校后勤改革而言,社会化指“按照社会分工,组织社会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11]。简单来说,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这样一个沿革的过程。至此,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增加学校的收入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而通过市场化运作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这方面的价值。3.用人机制灵活后勤社会化会引入企业实体,将后勤企业化后引入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效益

(一)后勤社会化的含义

后勤社会化是职教园区建设的重要理念和基本特点,“后勤”的概念在上面已经论述过,在此不再赘述。“社会化”概念属于社会学范畴,《辞海》将社会化解释为普遍化,如“劳动社会化”“功能社会化”等。就高校后勤改革而言,社会化指“按照社会分工,组织社会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11]。概而述之,后勤社会化就是要把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适应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后勤服务体系

简单来说,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这样一个沿革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的正确方针;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1999年6月15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又提出:“要把后勤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至此,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二)后勤社会化的优势

1.节省管理成本

后勤社会化改革,一般都是后勤服务项目交由社会性企业实体承办,不仅可以减少中高职院校对后勤人员及相应设备的投入,还能缓减中高职院校的财政压力,有效保证资金的使用功效。中高职学校若要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在后勤方面主要包括支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资、后勤设施的维修与保养费用,等等。若不能有效地控制与节省这部分经费支出,这些中高职院校将难以保证学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2.增加学校的收入(www.daowen.com)

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而通过市场化运作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这方面的价值。由此吸引众多的社会实体企业入驻职业学校,通过开放校内市场,学校以契约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实体签订服务协定,可以获得租金及其他佣金等方面的主要经济收益,学校由此可以坐享其成。

3.用人机制灵活

后勤社会化会引入企业实体,将后勤企业化后引入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因此,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人员,形成灵活的考核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探索配套相关激励机制,形成“精减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现有人员相关福利待遇及工作积极性”的良性循环。

4.引入竞争机制

社会性企业实体等参与到校园内经营服务,会借助其自身经营优势,降低物价,提高服务品质,从而提升竞争能力。这也意味着竞争的同时不断引进,这样就会给职业学校自管后勤系统形成竞争的压力,从而努力做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只有提供良好服务、提高工作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寻求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