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研究:道教信仰及诸神的宗教与民间虔诚

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研究:道教信仰及诸神的宗教与民间虔诚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人们对于佛菩萨和道教诸神仙的礼拜,已经逐渐超乎了传统,变为一种文化体验。除了这种以寺庙道观为主的宗教信仰外,民间还对道教诸神有着非常虔诚的信仰,例如对于人祖女娲、伏羲的崇拜等。骊山老母不仅是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且民间祭祀老母的活动由来已久。六月十三是骊山老母庙会,历时5天。她怀孕12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

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研究:道教信仰及诸神的宗教与民间虔诚

如今,人们对于佛菩萨道教诸神仙的礼拜,已经逐渐超乎了传统,变为一种文化体验。除了这种以寺庙道观为主的宗教信仰外,民间还对道教诸神有着非常虔诚的信仰,例如对于人祖女娲伏羲的崇拜等。

人祖奶——女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抟土创造了人类,后世称为“人祖奶”和“玄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造物主。《说文》云:“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一日七十化”就是说她每天要化育出许多东西,用了10天依次造成“一鸡、二狗、三羊、四猪、五马、六牛、七人、八谷、九果、十菜”。所以,农历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在正月初七这天,她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小孩,但感到速度太慢,于是扯下一根藤条,蘸满泥浆挥舞起来,星星点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所以,后世又将女娲尊奉为生育神“老娘女娲”。在抟黄土造出人类后,女娲又思考,怎样让人类永远生育和繁衍下去?如果要是死了一批,再造一批那太麻烦了,于是她自己充当人类的第一个“媒人”,把男孩和女孩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即依靠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女娲在关中又被称为骊山老母,亦称无极老母。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属地,故称为骊山,唐时临潼名昭应、会昌,骊山又曾因此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别墅众多。骊山曾被称为女娲炼石补天之处,《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女娲通过炼五色石以补天,而她炼石之处就在骊山。《路史》云:“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长安志》亦有“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的记载。到了汉代,《汉书·律历志》将骊山老母称为“骊山女”,也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带之故,“骊山女亦为天子,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骊山乃老母炼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温汤,供人民沐浴,能医治多种皮肤顽症,故曰神汤,亦是老母之圣德也。骊山老母不仅是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且民间祭祀老母的活动由来已久。农历正月二十日时民间制作面饼正是为纪念老母炼石补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是骊山老母庙会,历时5天。届时,各地香客、民众等数万人上山朝拜,祭祀这位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此外,由于女娲在造人过程中充当了人类第一位媒人,所以又被称为“媒神”或“高媒”,即婚姻之神、媒人之祖。宝鸡凤翔宝玉山每年七月七,九天圣母女娲庙会至今不衰,一是为了祭祀人类祖先,同时也是为了祭祀这位媒祖之神。每年的二月至三月三,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会在女娲娘娘的庙前幽会,以天为帐、以地为床,谁也不能干涉,这就叫“天作之合”。(www.daowen.com)

伏羲(生卒不详),姓风,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羲。上古时代,在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她怀孕12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伏羲有一个也是蛇身人首的妹妹,名叫女娲,号曰女希氏。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说法由此而来。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闪电,看地上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8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他还创造了文字,替代了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并绵延至今。

除了女娲、伏羲外,还有对山神、雷公、电母等的祭拜,在民间流传颇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