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地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的设计和实践

山地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的设计和实践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节点交通处置不善对区域内交通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节点优化改善是缓解现状交通拥堵的关键所在。例如,三角花园节点区域由于地形限制及交通组织等原因,车辆冲突严重,造成高峰时期交通拥堵。针对城市核心区关键交通堵点,制订道路交通一体化改造方案。表10.1交叉口高峰小时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对比图10.20人大路口—三角花园—竹湖园—机场路口一体化改善方案图10.21三角花园节点改善详细方案

山地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的设计和实践

交通拥堵发生时,行驶速度降低,此时调查到的交通流量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交通需求,为更加有效地评价道路服务水平,项目组对研究区域内的主要干道进行了往返车速调查(见图10.19),通过车速指标评价道路服务水平。

通过交通设施及交通流量调查分析,攀枝花核心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节点通行能力不足

图10.19 核心区路网早、晚高峰车速服务水平

五个关键交叉口服务水平有四个处于F级,拥堵较为严重。与拥堵交叉口相连接的路段的服务水平也较低,处于D~F级;其余路段的服务水平较高,为A~C级。部分路段服务水平较低也是由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足或存在较为严重的交通冲突造成的。由于节点交通处置不善对区域内交通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节点优化改善是缓解现状交通拥堵的关键所在。

(2)路段车辆之间的冲突

车辆在一些区域行驶中产生交织合流冲突,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行,并产生交通安全隐患。例如,三角花园节点区域由于地形限制及交通组织等原因,车辆冲突严重,造成高峰时期交通拥堵。

(3)路内停车占道影响

目前攀枝花市在多处干道设置路内停车带,但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标志,车辆进出都会阻碍干道交通。交叉口区域存在大量占道停车情形,加剧了交叉口拥堵程度。

(4)公交车站台区域影响

很多公交站设置不合理,距交叉口距离较近,宽度、长度低于规范要求,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交织;另外,某些社会营运车辆挤行或驻站时间过久,使得后继公交车无法进站,或者占据全部车行道停车,使后继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这些都影响交叉口、路段的通行能力,是交叉口交通秩序混乱、拥堵的重要原因。

照片1:竹湖园节点高峰时期交通拥堵

照片2:三角花园节点高峰时期交通拥堵

照片3:南山路口节点高峰时期交通拥堵

照片4:弄弄坪中路东风段节点高峰时期交通拥堵

照片5:南山路口占道停车引起后继车辆严重拥堵

(www.daowen.com)

照片6:弄弄坪中路东风段占道停车

照片7:市中心医院公交停靠站宽度不足

照片8:东风公交停靠站区域车辆冲突

照片9:渡口大桥路段行人穿越高速行驶车辆

照片10:弄弄坪中路东风段人行道被占据

(5)行人随意穿越车行道

当前有某些重要路段无行人过街斑马线,出现行人随意横穿现象,而大量有斑马线的位置缺乏人行信号灯。在一些路段尽管有人行天桥或地道,但还是有很多行人图方便不使用人行天桥或地道;某些路段人行道被建筑占据,行人不得不在车行道上穿越。

针对攀枝花市交通拥堵的突出问题,必须从系统上整体研究、全面解决,才可实现城市畅通、有序的可持续交通发展局面。其解决策略包括路网完善、节点路段功能改善提升、交通管理与智能交通、交通需求管理。下面简要介绍针对节点路段的功能改善提升,节点的改善举措包括以下部分(见图10.20、图10.21):

①交通工程渠化设计:根据高峰小时流量特征进行适当的车道功能设计(左、直、右转向道数匹配)、设计转向车道足够的等待长度、公交停车港、行人/停车设施、布设明确的标志/标线、保证足够视距、提供明确的标识引导驾驶者及行人。

②优化信号控制系统:关键交叉口均采用无冲突的相位信号控制。推荐采用感应式信号控制机,从而进行智能的配时配相。应达到分早高峰、平峰、晚高峰及夜间的多时段配时配相控制,或采用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依据随时改变的交通需求进行实时的相位及控制周期调整,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通过数据模型计算,交叉口改善实施后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都将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通行能力以E级服务水平(延误80 s)时的交叉口最大通过车辆统计。

针对城市核心区关键交通堵点,制订道路交通一体化改造方案。三角花园、竹湖园、南山路口、市中心医院、弄弄坪中路等堵点方案经过仿真分析计算,方案实施后通行能力提升25%~32%(见表10.1)。

表10.1 交叉口高峰小时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对比

图10.20 人大路口—三角花园—竹湖园—机场路口一体化改善方案

图10.21 三角花园节点改善详细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