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动态特性分析BERS

动态特性分析BERS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迄今为止,对BERS动态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对于车辆BERS,还没有提出系统的数学模型。本实验以BERS为研究对象,参考已有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一种TQ-P动态响应特性。实验的制动压力循环通过软件调节频率较高,达到7.8Hz左右,盘式BERSTQ-P响应呈现出严重的非线性与滞环。图6-6给出了几种典型的车辆BERS的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特性曲线,可以直观地得出制动力矩和制动压力的动态关系增建趋势及全貌。

动态特性分析BERS

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由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及压力调节器三部分组成。从控制的角度出发,ABS的反馈回路中还应包括BERS、轮胎和制动传动系统。在防抱死制动时,由于零部件间的间隙、制动元件的弹性以及摩擦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制动压力-力矩响应表现出死区、饱和、滞环等非线性动态特性,这为ABS控制规律的设计增加了难度。为了开发高性能ABS,提高BERS的制动效能,必须研究BERS的TQ-P动态特性,建立能反映TQ-P动态响应特性的力学模型。迄今为止,对BERS动态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一些研究中,考虑了BERS的动态特性,建立了反映制动压力-力矩响应动态特性的经验模型。对于车辆BERS,还没有提出系统的数学模型。本实验以BERS为研究对象,参考已有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一种TQ-P动态响应特性。首先检查压缩空气供给是否正常,确保压力不少于6bar之后,合上系统电柜的总闸开关,此时VME过程控制计算机和PLC安全监控系统已进入工作状态,再把+H2风机电源开关打到ON状态。然后启动X-Brake操作。应用X-One program manager可调出如下三个工作:

(1)实验准备:选择实验程序表,进行必要的参数修改;输入试样有关参数;定义测量、记录通道;定义实验极限数据范围,用于安全保护;通过测量柜上的DRB166控制器,选择液压系统控制参数组

(2)实验执行:首先把+F1上的工作模式选择“开关”,然后进行试样装载。此时可打开实验仓门,完成BERS的安装、测量和放气等准备工作,并用手动控制盒进行低速运转,检查装夹情况。关好实验仓门,把工作模式选择开,进行自动程序或手动程序装载(即把实验程序和有关参数等数据库传到VME过程控制计算机),启动直流电机;按下绿色“启动”按钮,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进行在线监控和随机显示;程序运行结束,保存数据,关掉电机。

(3)实验评估:从数据库中选择实验原始记录;进行数据格式转变,然后进入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出具实验结果曲线,如图6-5所示。

TQ-P动态关系曲线反映了制动力矩与制动力动态响应的全貌,这对控制理论方法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系统的迟滞对ABS控制的影响是很大的,系统迟滞的存在使控制逻辑变得复杂。对迟滞特性的处理是ABS控制软件匹配的一个关键环节。ABS的迟滞指的是ABS从采集轮速信号到实现制动力矩的调整之间的时间差,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具体的环节:轮速、轮加减速度计算的滞后;电磁阀动作的滞后;制动液体压力传递的滞后。实验的制动压力循环通过软件调节频率较高,达到7.8Hz左右,盘式BERSTQ-P响应呈现出严重的非线性与滞环。在ABS控制理论计方法中,将BERS的耗散功率作为车轮制动过程的特征值,作为ABS执行机构的本质控制参数。图6-6给出了几种典型的车辆BERS的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特性曲线,可以直观地得出制动力矩和制动压力的动态关系增建趋势及全貌。

978-7-111-51956-0-Chapter06-7.jpg

图6-5 TQ-P动态关系曲线

a)实测盘式BERS TQ-P动态关系 b)盘式BERS实验机一阶模拟模型TQ-P动态关系 c)盘式BERS TQ-P实验机二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 d)盘式BERS 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

978-7-111-51956-0-Chapter06-8.jpg

图6-6 某型车辆后鼓平衡式BERS 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

a)升压50 b)升压60

978-7-111-51956-0-Chapter06-9.jpg

图6-6 某型车辆后鼓平衡式BERS 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续)

c)升压70 d)升压80 e)升压90 f)升压100(www.daowen.com)

978-7-111-51956-0-Chapter06-10.jpg

图6-7 某型车辆前盘式BERS 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

a)升压20 b)升压30 c)升压40 d)升压50

978-7-111-51956-0-Chapter06-11.jpg

图6-7 某型车辆前盘式BERS 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续)

e)升压60 f)升压70

978-7-111-51956-0-Chapter06-12.jpg

图6-8 某型车辆前盘式BERS 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

a)升压20 b)升压30 c)升压40 d)升压50 e)升压60 f)升压70

978-7-111-51956-0-Chapter06-13.jpg

图6-9 某型车辆前鼓双增式BERS TQ-P实验机三阶模拟模型动态关系

a)升压20 b)升压30 c)升压40 d)升压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