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心理学(第5版):探索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小学心理学(第5版):探索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四大因素:1.成熟成熟指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组织的发育。皮亚杰认为,上述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能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下面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始阶段。

小学心理学(第5版):探索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J.Piaget)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着重研究了儿童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影响的内外因素等问题,创立了影响巨大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主要表现为儿童对环境的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通过同化,儿童把新的刺激物整合到原来的图式中。皮亚杰认为,图式是动作的结构与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图式实际上就是一种认知结构。图式能够帮助儿童对输入的刺激进行处理与鉴别,帮助儿童适应心理的发展并随心理的发展而变化。例如,儿童认识并了解了狗的特点,形成了狗的图式,当儿童看到一头牛时,他试图把牛这个新的刺激物纳入狗的图式中,把牛看成是一只大狗。因此,图式是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的图式中的认知过程。同化不能引起儿童图式的改变,但影响儿童图式的生长。同化是比较保守的,它为儿童图式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但不是儿童图式变化的原因。

顺应(accommodation)指儿童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皮亚杰认为,当儿童面临一个新的刺激物时,由于没有同化这个刺激物的图式,儿童必须做出两种反应:一是创造一个能够容纳这个刺激物的新图式;二是修改原来的图式以便这个刺激物符合这个图式。这两者就是顺应。顺应是新图式的创造或旧图式的改造。顺应导致儿童心理的变化与发展。例如,一个儿童已形成狗的图式,当他看见牛时,狗的图式不能同化这一信息,因此他就必须创建一个新的图式——牛,引起现有图式本质的变化,这就是顺应。

从上述可见,同化是儿童把原来的图式强加给正在处理的刺激物,即刺激物被迫去适应儿童的图式;顺应则是儿童被迫去改变自己的图式以适应新的刺激物。顺应导致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同化导致儿童心理发展的生长,即量变。同化与顺应两者的结合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平衡(balance)是控制同化与顺应相互关系的更高级的调整程序。同化与顺应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重要和必须的。但同化与顺应不是纯粹的。有的学习要求儿童的顺应多一些。如儿童把正方形拼成平行四方形。有的学习要求儿童的同化多一些。如儿童把正方形拼成矩形。如果儿童总是去同化刺激物而从不去顺应刺激物,其结果是儿童只能够得到少数几个粗略的图式而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儿童会把许多事物看成是类似的东西。相反,如果儿童总是去顺应刺激物而不是同化,其结果是儿童很少有概括性的图式,儿童会把许多事物都看成是不同的,而不能发现类似事物的共性。这两个极端都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均衡是必须的,它们之间的均衡称为平衡。

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中的一种均衡,不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不均衡。当儿童的心理产生不平衡时,儿童会寻求平衡的动机,即进一步同化与顺应。没有平衡,便没有儿童心理的发展。平衡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一个过程。儿童由较低的平衡,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达到较高水平的平衡,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四大因素:

1.成熟

成熟指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组织的发育。成熟在儿童发展次序不变的各个阶段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它控制着儿童在一定时间内所具有的潜力,是儿童学习的必要条件。

2.练习与经验

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自己的练习或动作获得两种经验:一是物理经验。儿童能够识别物体的属性,即物体的轻重、大小等特性。当儿童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如视觉、触摸觉等作用于客体时,就获得了这一客体的物理经验。例如,儿童通过玩弄沙子,发现了沙子的特性。沙子的特性,儿童是不能通过单纯地阅读、观看图片或倾听大人讲解而获得。儿童只有通过玩弄沙子,通过作用于客体的动作才能认识到沙子的特性。二是逻辑数学经验。指儿童作用于物体,从而理解动作之间的协调结果。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经验如同物理知识一样,只有当儿童作用于客体时才能形成。但数学经验不是客体所固有的,而是儿童通过对客体的动作而构造出来的。例如,儿童通过数小石头、蜡笔、筷子、瓶子等物体来形成“5”的数概念。

3.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指儿童获得的有关社会生活、法律道德以及语言等方面的经验。这种经验儿童不可能通过作用于客体的动作而获得,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以及相互影响而获得,即通过社会化的过程而获得。例如,儿童通过与家长、教师的接触与交往,形成了语言,掌握了道德方面的知识。(www.daowen.com)

4.平衡

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平衡是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皮亚杰认为,上述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能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必须把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是四个因素中最根本的,它协调上述三个因素。在平衡的过程中,儿童担当着积极的角色,是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儿童的活动不仅使他们发现新问题,引起不平衡;还促使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所以,平衡是儿童内部自我调节的过程。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下面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始阶段。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步学会区分自己和外界物体,初步认识到动作与效果间的关系,获得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概念。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当物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后,能够知道这一客体并非真正不存在,而是被藏在某个地方。客体永久性是由于儿童动作的协调而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所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感知运动阶段质的飞跃。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能将各种感知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由此积累了表象素材,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展。他们主要用象征(symbol)来表征世界。例如,用木棍代表手枪。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符号(sign)来表示外部世界。例如,用“羊”来代表真正的羊,用“牛”代表真正的牛。儿童还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常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他人的情境与经验。儿童的思维具有局限性和单向性,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显著的、静止的特征,不能进行可逆运算,没有形成守恒概念。守恒是皮亚杰的一个重要的名词,指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是不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逻辑性,能进行简单推理。例如,儿童能够推理A≥B,B≥C,那么A≥C。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具体事物以及过去经验,缺乏抽象性。儿童掌握了数量、重量、长度、体积、物质等守恒概念,能在某些事物的变化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儿童产生了群集运算,掌握了时间、比率等概念,具有了初步的对称关系、对等关系、逻辑运算关系,可以进行组合性、可逆性、同一性重复性等群集运算,但这种运算只能运用于具体或观察所及的事物,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之中。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可以离开具体事物,使用逻辑思维来解决许多问题,能够对抽象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运算。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到这一阶段,表明儿童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成熟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知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思维方式不再发生变化。

上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儿童都遵循这一规律。尽管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顺序不变,但由于每个儿童的遗传、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他们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彼此衔接,但不能超越。各阶段的关系不是直线式的彼此交替,而是以锥体层的方式相互连续发生,新的行为模式只不过是加入原来的行为模式中,使之更完善、更正确,或与原来的行为模式结合起来。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世界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他的开拓性的创新研究,对于教育者认识和理解儿童,搞好对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