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舞蹈纹盆:甘肃彩陶馆藏的珍贵文物

舞蹈纹盆:甘肃彩陶馆藏的珍贵文物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甘肃彩陶馆藏文物中截至目前唯一见到的舞蹈纹盆。2009年,笔者看到了一件口径40、高16.5厘米的舞蹈纹盆,基本完整,民间收藏,口径和高均大于上述器物。壶形器上两组舞蹈纹,一组3人,一组2人;彩陶豆内也是两组舞蹈纹,每组4人。这里介绍的三件舞蹈纹器物为进一步研究马家窑类型彩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舞蹈纹盆:甘肃彩陶馆藏的珍贵文物

4. 舞蹈

甘青彩陶中,迄今为止出土了两件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盆,器型完整,画面唯美,堪称极品。甘肃没有舞蹈纹吗?答案是否定的。

1991年,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墓地出土了一件,口径30,高14,底径11厘米,现藏武威市博物馆。可惜的是,该器物部分残缺,由陶片粘对复原而成,泥质红陶,大口卷沿,上腹微弧,中下腹内曲,小平底。内外壁施黑彩,以内彩为主。内壁纹饰分为上下层,上层一周绘两组舞蹈纹,每组9人,人物头部和腹部为圆点,身躯和四肢分别以直线和斜线表示,人物均手拉手,两组舞蹈纹之间以弧边三角纹和多条弧线纹相隔;下层绘一周宽带纹和6条平行线纹,线纹上均匀饰四个圆点,近底处绘锯齿纹。外壁腹中部绘两道宽带;其上有三角与竖线纹。这是甘肃彩陶馆藏文物中截至目前唯一见到的舞蹈纹盆。2006年,中日联合发掘磨嘴子墓地时,曾发现了舞蹈纹残片。2009年,笔者看到了一件口径40、高16.5厘米的舞蹈纹盆,基本完整,民间收藏,口径和高均大于上述器物(图189)。与武威磨嘴子墓地那件相同,两组人物,每组9人,其他纹饰也大体相似,此件器物陶色发红,推测其出土地点离武威不会太远。在民间收藏品中,我们还见到了一件外壁上绘舞蹈纹的彩陶壶(图190),另一件是内彩舞蹈纹豆(图191),均为黑白彩,属马家窑类型。类似器型纹饰,目前没有发掘品或馆藏文物可参照,经仔细观察,符合马家窑彩陶特征。壶形器上两组舞蹈纹,一组3人,一组2人;彩陶豆内也是两组舞蹈纹,每组4人。这两件器物的舞蹈纹与前述舞蹈纹总体风格一致,但又有醒目的特色。彩陶壶的人物以黑彩圆点表示头部,但增加了几个白彩小圆点,未显示腿部,也是手拉手。彩陶豆的人物全身以白彩小圆点点缀,有分叉的腿部,但未牵手。有白彩的马家窑彩陶通常分布在兰州以西的湟水、大通河流域,估计这两件器物仍是该范围内出土的。这里介绍的三件舞蹈纹器物为进一步研究马家窑类型彩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舞蹈纹的解读,学术界不存在分歧。一般都认为,这是氏族成员载歌载舞的场景,他们可能在欢庆丰收,或是庆祝新生命的诞生,或是为氏族的繁荣昌盛祈福。为什么马家窑阶段出现了舞蹈纹?这说明,甘肃彩陶经过3000年的发展,马家窑时期彩陶艺术整体上的成熟;农业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多,为艺术的空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img216

图189 舞蹈纹彩陶盆(www.daowen.com)

img217

图190 黑白彩舞蹈纹彩陶壶

img218

图191 黑白彩舞蹈纹彩陶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