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字化玉雕工艺技术-数字化玉雕

数字化玉雕工艺技术-数字化玉雕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玉雕兽类产品的制作工艺技术一、产品制作工艺特点玉雕兽类摆件的制作工艺步骤与本章第一节所述内容相同。但由于所刻画的形象不同,造型的特点不同,所以,玉雕兽类产品的制作工艺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六节 玉雕兽类产品的制作工艺技术

一、产品制作工艺特点

玉雕兽类摆件的制作工艺步骤与本章第一节所述内容相同。

但由于所刻画的形象不同,造型的特点不同,所以,玉雕兽类产品的制作工艺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1)出坯时,一般先从兽头开始,继而是躯干,最后是四肢。

(2)在切块分面时,对头部和四肢应留有较大的加工余量

(3)对细腿的兽,如马、鹿、羊等,一定要留有辅助性的“临时支柱”,让两只前腿或两只后腿暂时分别连起来。待进行到细坯时才去掉。

(4)做兽的四肢时,应运用先方后圆的原则。因为这样容易做准四肢的结构,只是在细坯阶段时才将棱裹圆。

(5)在粗坯阶段,主要是运用铡铊、錾铊进行形象的确定。待基本形已确定后,用冲铊、轧铊将表面琢平,然后才开始仔细找兽的结构。

(6)细部加工应在细坯阶段去完成。不要在粗坯阶段就做好某些细致部位的形象。

(7)兽脊是表现兽动势较好的部位。制作时要经常以兽脊作为观测点来检查兽的动势是否美观、兽的结构是否两边匀称等问题。

(8)玉雕兽类摆件有单件、对件套件、群雕之分。

对件,要求两件摆件中的兽大小一致,但其动势形成轴对称关系。决不能出现“一顺边”的造型。

套件,常见的有五套件、八套件。套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大小套”,即一套兽产品,动作都一样,只是规格上由大到小,例如“套熊”是由五只规格分别是1寸、1.5寸、2.5寸、3.5寸、5寸的熊组成,熊的动作完全一样。另一种可称为“花样套”,是由若干只动作不同,但大小一样的兽组成,如“套八马”是由八匹规格一样大的玉雕马组成。

二、玉雕马的制作工艺

玉雕马有仿汉马、仿唐马、写实马之分,这种区别是指马的艺术形象所具备的形体特征和装饰风格而言,并非是指马的生理结构有不同。

例如仿汉马是指制作者有意识地夸张马的头、颈和躯干,使之呈大体大块的裹圆结构。其健壮的四肢都在做上下反复的运动,并与头尾运动方向相呼应。仿汉马的躯干也略长,动势呈弧线形。马的形体结构简单得很,几乎可以用一些几何体组成,臀部做一个圆,胸部、颈部做两个半圆。整个马的造型表现为由头、尾、四肢向外呈放射状展开,同时又在作上下前后的呼应。这样仿汉马才具有浑厚简朴、雄健奔放的风格。

又如仿唐马是在造型上强调头小、须薄、胸宽、腹窄、肢细等外部特征。在具体部位上又强调特征的表达,如马头,则强调上唇见方、下唇见圆,鼻孔转折呈“の”字形,眼上睑呈直角并与圆型眼球形成对比关系。臀部则强调丰满,马腹则强调平收,再加上剪成“三花”或“五花”的马鬃、挽卷起的马尾、装饰华丽的马鞍、马羁、马辔、缰绳、璎珞垂饰,这就必然构成唐马丰腴饱满、体态匀称、装饰华丽的风格特点。

因此,各种马的风格虽然不同,但制作工艺方法应是相同的。玉雕马的制作可分为工艺设计→坯工工艺→细工工艺→精细修饰→抛光,共五个工艺步骤。

1.工艺设计

如图7-6-1所示为玉雕工艺师在玉料上勾样之后的状况。

在工艺设计阶段应从正面、侧面和俯视面来把握马的动势和形体。如果马的动势不大,就可以从正面将马的造型用最简单的线形和体块概括起来。如果马的动势较大,如马回首、奔腾,则要多从侧面和俯视面来进行形体块面的分割,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马的各部分形体和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制作者应经过上述思考后,才能进入雕刻阶段。

2.坯工工艺

粗坯的第一个步骤是切块分面(图7-6-2)。制作者按工艺设计阶段所构思的形体块面,用铡铊将玉料上所有与马的影像轮廓无关的余料切去。

图7-6-1 玉雕马工艺设计

图7-6-2 坯工工艺(切块分面)

要注意的是,对马头和四肢的留料要多放加工余量,并不要急于将各部分裹圆。(www.daowen.com)

粗坯的第二个步骤是推落派活。这一加工步骤主要是解决代表马的各部分体块在玉料上的实际位置。因此应多从侧面和俯视面来细分马的形体块面。雕刻的顺序是马头→躯干→四肢。在这一步骤不应当做出具体的结构,而是在相应的体块表上,按照形体特征、将大面分成中面,在中面上继续分成小面。只有这样反复地从马头至四肢进行几次,马的形象就会逐渐显现。在这一个步骤最忌讳的事是将四肢做成圆柱形。应当将四肢概括为四方柱形,应牢记“先方后圆”的雕刻法则,只有在细坯阶段才能将马腿裹圆。为了防止马腿断裂,应在纵深方向留有支柱,且将马腿连在一起。如图7-6-3所示是用錾铊经多次推落派活才达到的状态。

首次修整是粗坯阶段最后的一个加工步骤。这时造型上已无余料,形象也相对地准确,这一个加工步骤的任务是把表面做细,把一些不太准确的“派活”做得更加准确。首次修整的主要工具是冲铊和轧铊,应当把马坯表面上的铊痕、凹凸不平处磨平。如图7-6-4所示为这一加工步骤完成后的状态。

图7-6-3 粗坯工艺(推落派活)

图7-6-4 粗坯工艺(首次修饰)

3.细工工艺

细工是精细加工,包括两个步骤。精细派活,是用各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工具,对玉件的细部形象进行刻画,包括对外形的最后确定和各种装饰线的确定。精细派活应当从马头开始,然后是颈、躯干、四肢,最后是马头的眼、嘴、鬃毛、马尾。以上程序要反复进行几次,也就是说,每做一个部位都不能一次到位,要经过几次不同的“逼近”,才能达到如图7-6-5所示的效果。

4.精细修饰

最后修整,包括进行一些细部形象的刻画,如勾鬃毛、勾眼皮;调整局部未做准或未做到位的部位;还应当对产品表面进行精磨,达到平整、光洁的程度,并去掉各种辅助性的支柱(图7-6-6)。

图7-6-5 细工工艺(精细派活)

图7-6-6 玉雕马完成示意图

5.抛光(略)

三、玉雕象的制作工艺

1.工艺设计(图7-6-7)

从雕刻方法和雕刻步骤来说,做象与做马并无区别,但是象与马的生活习性与形体特征不同,所以只是在形象的具体刻画上有区别。在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要做好玉雕象,关键是在工艺设计阶段构思好能代表象各部分的形体块面。由于雕刻者对造形体块的认识不同,使用工具的方法略有不同,在对形体块面的划分上也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是允许的,但无论如何,雕刻者都要在雕刻的实践中去寻找适合于自己认识水平的形体块面,并记住是如何将大块面分割成形体较复杂的中块面,又是如何将中块面分割成形状更接近造型形象的若干个小块面的,这样,就能巩固自己的雕刻技艺。如果能简化其过程,就意味着雕刻者的技艺水平在提高。

2.坯工工艺

如图7-6-8所示为坯工中切块分面后的状态,制作时,用铡铊将余料切去,找出象的大致轮廓。鼻子拐弯处要留较大的加工余量,两支象牙之间应留有纵向的临时支柱。两铊相交处应当是大象形体轮廓中的最高点或最外点。

图7-6-7 玉雕象工艺设计

图7-6-8 坯工工艺(切块分面)

如图7-6-9所示为粗坯的推落派活阶段。然后用轧铊继续将象的形体和动态做细,并用确定象鼻、头、耳、牙、嘴、四肢的形状。用冲铊将各部分表面磨平滑。

3.细工工艺

仍从象头开始做起,先用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轧铊将象头的基本结构做准,定出眼睛的位置。然后是躯干、四肢的关节和肌肉结构。最后是象头的鼻、嘴、眼睛、脚趾、象牙和尾巴。以上程序要反复进行几次,待各部分形象准确,细部也勾勒完毕,即告结束。如图7-6-10所示即为细精派活步骤开始时的状态。

4.精细修饰

精细修饰只着眼于形象的细致刻画,调整局部未做准或未做到位的部位,并对形象表面进行精磨,使之达到平整、光洁的程度,应将各种辅助性的支柱也去掉。如图7-6-11所示为细坯完工后的状态。

图7-6-9 坯工工艺(推落派活)

图7-6-10 细工工艺(精细派活)

图7-6-11 玉雕象细工完成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