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由实践的特点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由实践的特点

时间:2023-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否认真理标准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由实践的特点

(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几种观点

根据什么标准来判定认识的正确与错误,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人持虚无主义态度,否认存在任何的真理标准,这是错误的。

多数哲学家主张要有个真理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究竟是什么,却观点各异。

唯心主义者否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唯心主义把检验认识的标准放在主观的范围之内,用认识去检验认识,坚持检验真理的主观标准。

旧唯物主义哲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是由于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不能对实践做出科学的解释,也没有给实践以应有的地位,因而也没有科学地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的问题,即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称自己正确,如果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那还是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达不到检验的目的。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的问题。所以,它也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由此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如果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反之就是错误的认识。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2.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逻辑证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www.daowen.com)

第一,逻辑证明具有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

第二,通过逻辑证明论证计划方法的可行性。

逻辑证明并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证明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只要我们确认人的认识、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它们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带任何主观附加的客观内容,在于它们同认识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这是因为,无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还是已经获得的认识以及实践本身,都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是具体地表现为无数个别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3.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否认真理标准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