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秦岭韦谷与竹峪车峪:竹富千车的古代背景与冀望

秦岭韦谷与竹峪车峪:竹富千车的古代背景与冀望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4竹富千车车峪西与眉县交界的韦谷比,东与西骆峪比,周至的竹峪和车峪皆属小峪。竹峪以古代竹林茂盛著称,车峪以宽阔行车闻名。谨袭学富五车一语,以“竹富千车”为题,两峪一节讲述之。竹峪甚浅,前以竹名,今乏竹而难陈,竹富千车恍若在历史梦境间,只有苦涩、不敢揶揄。正由于翠峰诸山以“秀美”著称,才造成竹车诸峪之短浅。倘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形势下,退耕还林,青竹重茂,竹富千车,乃竹、车二峪之冀望。

秦岭韦谷与竹峪车峪:竹富千车的古代背景与冀望

14 竹富千车车峪

西与眉县交界的韦谷比,东与西骆峪比,周至的竹峪和车峪皆属小峪。竹峪以古代竹林茂盛著称,车峪以宽阔行车闻名。谨袭学富五车一语,以“竹富千车”为题,两峪一节讲述之。竹峪在车峪之东,西为韦谷。峪口外,北5公里为竹峪乡政府。竹峪甚浅,前以竹名,今乏竹而难陈,竹富千车恍若在历史梦境间,只有苦涩、不敢揶揄。民国《周至县志》选有两首竹峪诗,谨择其一,以记竹峪及其历史地理的古雅之美。诗云:

苍苍竹谷晚,一经入荒祠。古庙风吹马,虚廊日照旗。

烟煤朝奠处,风雨夜归时。寂寞东湖客,空看蒋帝碑。

——温飞卿《题竹谷神祠》

车峪山色

车谷在竹峪东2.5公里,比竹峪略深,发源于娘娘庙山北麓。从娘娘庙到车峪口约5公里,车峪口至马鞍2.5公里,现有环山公路穿越。竹峪和车谷计算在内,从韦谷到西骆谷一带10公里,竟有大小近10多条峪沟分布、逶迤东西,成丘貌台塬美景,让人眼乱心迷。登山驴友对此亦多有感悟发现。(www.daowen.com)

翠峰山即车谷两侧之山的总称,又称翠凤山,今图标有娘娘山。娘娘山之名称者,源于翠峰巅有唐仙姑祠,俗称青山娘娘庙之故,以之得名。翠凤山之名者,盖固“凤”“峰”音同,又谓其山如凤形者。翠峰山不以高峻取胜,而以秀美见长。而其最美者应为山前的地望景色。一位山友的文章中写道:“原来,这翠峰山是一处观景圣地,而此山却无几处胜景。景在传言里,景在此山外。”这让人想起苏东坡观山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文豪并非讲干枯禅理,而是观山的审美经验。站在翠峰山前,人们大概也会悟入《观庐山》之相同意境。而如果要观华山,特别是要体会太白山之美,可就不能站在“山外”而必须是站在“山中”,最好是“山上”!为什么呢?翠峰山还有著名的翠华山,这些带“翠”的名山,一般都是以优美(秀美)见长,观赏的完整自在性需要心理上的距离,是以站在“山外”最好。华山,太白山却以崇高胜出,体验的升腾自为性是以心理的“零距离”为特征,因之站在“山中”尤其是“山上”为最佳。同样是诗,用在庐山或者翠峰山这里是高手好句,一旦用在华山、太白山“身上”便完蛋了!

竹峪大桥

并非偶然,同翠峰山一样,以“翠”相称的翠华山高1410米,翠北山1516米,翠峰山1773米,都不高——都不以高峻胜而以秀美长。从地质造山带眼光看,秀美之翠峰诸山属晚近大陆内部断裂形成,不似古始沧桑巨变的创山期。从山基岩性看,大凡带“翠”的山,岩性均有晶脆化、芦理化趋向。从目前的地理地貌看,它们都属浅山,属高山与平原的过渡性综合区域。一般无高山,无峻岭,而小山迭出、丘陵起伏、台塬秀美。如山友所写:“我站在开阔的地方向山上仰望,植被本来就不错的山体,在绵绵细雨中更显得绿意醉人。这里的山很特别,基本上独成一支并且如阶梯状向里延伸,很像现代化体育场里的看台。每个山头几乎以同一种姿势站立着,弓背昂头,既像俯瞰又像远眺。那种神秘姿态召唤着每一位过客,挑逗着每一个前去旅游者的猎奇心理。”

秦岭北麓小景

“独立一支”者,乃大陆断裂分隔造成;“阶梯延伸”者,为地质力量连续减弱的平面延伸之貌,区别于古始地球纵深力量的强大隆升。地震为大陆造山的主要形式之一,翠华山为秦岭北麓仅有的堰塞湖即此证。“翠”者,“碎”和“脆”也。两者并非仅仅是词面字形上存在联系,在元素性质、地质构造上也有内在关系。“碎”者,由于脆性变化而易“秀”——即“翠”。正由于翠峰诸山以“秀美”著称,才造成竹车诸峪之短浅。车峪旁有稻谷——种植水稻之峪,而车峪也宽阔行车,都是大陆造山的典型峪谷地貌。

翠峰山虽不高毕竟是山,因而秀美但不小气;竹车峪虽短浅毕章是峪,因而幽雅而不干瘪。其茂竹行车,为地貌之景,人文之境,其根却深扎于地质和自然之道!今天,青竹难睹而车行如流,则向人们表明现代文明已跨越历史的门槛。倘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形势下,退耕还林,青竹重茂,竹富千车,乃竹、车二峪之冀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