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行于头面部的经脉
分布于人体的经脉主要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其中循行于头面部的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督脉和任脉。
手阳明大肠经在头面部的主要穴位有扶突和迎香。
足阳明胃经在头面部的主要穴位有承泣、四白、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和头维。
手太阳小肠经在头面部的主要穴位有天容、颧髎和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的主要穴位有睛明、攒竹、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和天柱。
手少阳三焦经在头面部的主要穴位有翳风、角孙、耳门和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在头面部的主要穴位有瞳子髎、听会、上关、率谷、完骨、阳白、头临泣、脑空和风池。
督脉在头面部的主要穴位有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和人中。
任脉在头面部的主要穴位是承浆。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外的穴位称为经外奇穴。头面部的主要经外奇穴有四神聪、印堂、鱼腰、太阳、上迎香和安眠。
分布于头面部的穴位
分布于头面部的穴位很多,这里介绍其中的部分穴位(图18)。
扶突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迎香在鼻部,当鼻翼外缘的中点旁开0.5寸的鼻唇沟处。
承泣在面部,目正视时,瞳孔直下,当眼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四白在面部,目正视时,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地仓在面部,当口角旁开0.4寸处。
大迎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此处闭口时有孔,张口则孔闭。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直上0.5寸、旁开头正中线4.5寸处。
天容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颧髎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听宫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攒竹在面部,当眉头凹陷处。
图18 头面部穴位示意图
承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处。
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络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枕肌停止处。
玉枕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天柱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时,将耳垂向后按捺,耳垂的边缘即是该穴。
角孙在头部,耳尖近端,当颞颥部入发际处。
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https://www.daowen.com)
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毛外端凹陷中。
瞳子髎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听会在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当听宫穴直下,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上关在耳前,颧骨弓上缘,当下关穴直上方处。
率谷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的凹陷处。
完骨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入发际0.4寸处,即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阳白在前额部,目正视时,瞳孔直上,当眉上1寸处。
头临泣在头部,目正视时,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处。
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处。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头后方,后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中。
大椎在颈下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哑门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凹陷中。
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脑户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处。
百会在头顶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处。
囟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处。
上星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
素髎在面部,当鼻尖正中央。
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承浆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穴。
印堂在额部,当眉头之间。
鱼腰在额部,目正视时,瞳孔直上,当眉中点凹陷处。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球后在眼部,当眼眶下缘的内3/4与外1/4的交点处。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安眠在项部,胸锁乳突肌止部,乳突下凹陷点前0.5寸处。即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头面部穴位的定位
穴位的所处位置有一定的定位标准,可以按解剖标志来定位,也可采用指量法来定位。
按解剖标志定位:按解剖标志来定位的方法叫做“骨度折量定位法”,是将人体各个部位规定一定的长度,再分为若干等份,以此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这种方法对于成人、小儿或体形胖、瘦、高、矮的人都适用。
确定头面部穴位的方法主要有:前发际至后发际的距离为12寸,用于确定头部穴位的纵向距离;前发际至眉心的距离为3寸,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头部穴位的纵向距离;后发际至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的距离为3寸;眉心至大椎穴的距离为18寸(图19A)。前额两发角(即两侧头维穴)间的距离为9寸,用于确定头前部穴位的横向距离(图19B)。耳后两乳突(即两侧完骨穴)间的距离为9寸,用于确定头后部穴位的横向距离(图19C)。
图19 头面部穴位定位法
按指量法定位:通过指量法来定位的方法叫做“指量取穴法”,即以接受按摩者的手指作为计量单位。根据不同的用指方法,又分为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是以中指中节侧面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拇指同身寸是以大拇指中节的宽度为1寸;横指同身寸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并拢,四指的中节宽度为3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