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吕后经济封锁政策推动赵佗独立

吕后经济封锁政策推动赵佗独立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铁与马都属战略物资,吕后予以限制,目的是十分明确的。正是由于这一封锁政策,大大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吕后未予理会,还扣留了来使,从此双方断绝来往。至吕后五年赵佗终于自称尊号为“南越武帝”,公开摆出一副反对汉廷的姿态,宣告独立。时吕后驾崩,汉遂借机罢兵。

二、吕后的经济封锁政策与赵佗借机称帝独立

南越赵佗接受陆贾劝说,归附汉室,曾以藩国的身份向高祖刘邦进献过贡物。据《西京杂记》卷三记载:“尉佗献高祖鲛鱼、荔枝,高祖赏赐薄桃、锦四匹。”惠帝三年,南越亦有过类似的贡纳记录。

到吕后当政时,岭南经济尚不具备自给自足之独立性,尤其铁器、牲畜十分匮乏,主要靠中原输入。如果岭南所需之铁器和牲畜能够源源从北方进口,无异增加了南越的实力。因此,吕后畏惧南越的强大,怕由此构成对汉的威胁。于是借口“别异蛮夷”,下令禁止向南越贩运铁器、马、牛、羊等物资,即使允其出口,规定“予牡毋予牝”(《西汉年纪》卷五)。“牝马”就是母马,很明显,限制母马出口,旨在控制马的繁衍。又据清人梁廷桐《南越五王传》说,吕后时“禁绝南越关市金铁田器及马、牛、羊畜,毋得关以牝。”当时铁与马都属战略物资,吕后予以限制,目的是十分明确的。正是由于这一封锁政策,大大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史书对吕后突然改变南越关市政策,未作任何阐释。只据《汉律》规定,“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及铁出关”;同时,汉人认为“马者,甲兵之本也,国之大用”,这都证明了吕后禁止或限制铁、马出口的动机是和军事联系在一起的。事实是,赵佗虽接受汉的封号,其“居国,窃如故号”(《汉书·南越五王传》)。这一点,是当时人都清楚的事,吕后封锁了部分关市,不是没有必要,只是手段过于露骨,过于简单化,以致引起赵佗的强烈不满。但赵佗没有直接指责汉朝廷,而是把禁、限关市的责任推向长沙王。他说:“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言,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海而并王之。”(《汉书·两粤传》)显然,南越借此作为出击长沙的口实。随即先后派出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三次入朝上书(《西汉年纪》卷五)请求改变现状。吕后未予理会,还扣留了来使,从此双方断绝来往。使南越问题更加复杂化、扩大化。而且就在此时,赵佗在真定的先人坟墓遭平毁,亲族被族诛。至吕后五年(前183)赵佗终于自称尊号为“南越武帝”,公开摆出一副反对汉廷的姿态,宣告独立。佗又趁势贿赂闽越、西瓯驿,继续扩张领地,“乘黄屋左纛”,俨然在南方又出现一个与汉王朝并驾齐驱公然与汉抗衡的天子。(https://www.daowen.com)

赵佗宣告独立的同时,即发兵攻打长沙封国辖境的边县地区,连陷数城(《汉书·两越传》),一时京师震恐。高后七年(前181),汉派隆虑(音庐)侯周灶统兵出击南越。时值炎夏,岭南蒸热潮湿,将士不服水土,士卒染疾者甚众,进攻南越的战火一时难以奏效。

时吕后驾崩,汉遂借机罢兵。初即位的汉文帝,需要时日进行在国内的整顿,自然不欲投身战火,遂于文帝元年(前179)向诸侯及南越发出诏告以示安抚之意。特意修缮真定赵佗先人坟墓,置员守陵,岁时奉祀,并召其从昆弟,为之加官授职,厚加赏赐,蓄意改善双方关系,缓和与南越的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