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国有工业发展速度与工业经济效益提升:论点结果

国有工业发展速度与工业经济效益提升:论点结果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有工业发展的速度的快和慢,是国有工业活力大或小的显示,也是国有工业发展的条件是否顺利的显示。国有工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决定工业发展速度的,有两个重要经济因素:一个是提高现有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另一个是要扩建和新建一些工厂。

论国有工业发展速度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国有工业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有相当一部分国有工业企业搞得很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国有工业企业搞得不好,经济效益低,必须处理好国有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问题。

一、国有工业发展速度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含义

为了阐明提高国有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途径,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先阐明它们的含义。

国有工业发展的速度。国有工业发展的速度,是按在一定时期内,如每五年、每一年、每一月比前一个五年、前一年、前一月递增的百分比来计算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比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增长了若干百分点,就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比第七个五年计划工业发展的速度;2025年比2025年工业增长了若干百分点,就是2025年工业发展的速度;2025年8月比2025年7月工业增长了若干百分点,就是2025年8月工业发展的速度。增长的百分点少,在我国的现时情况下,如只增长5%以下,表示工业发展的速度慢;增长的百分点多,如增长10%左右,表示工业发展的速度快。国有工业发展的速度的快和慢,是国有工业活力大或小的显示,也是国有工业发展的条件是否顺利的显示。

国有工业的经济效益。国有工业的经济效益,是国有工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投入多产出小。就是经济效益小;投入小产出多,就是经济效益大。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用以下两种投入与产出比,来对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比较。假如投入100价值单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100价值单位的生产要素被完全消耗掉,生产出的单位产品价值是110,出售产品时,也收回了110,产出的单位产品价值比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值多出了10,经济效益为10%;如投入200价值单位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200价值单位生产要素也被完全消耗掉,生产出的单位产品价值是210,出售商品时,也收回了210,产出的单位产品价值比投入的200价值单位生产要素也只多出10,以百分比计算,只有5%。前100价值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出的经济效益,大于后一种200价值单位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前者大于后者的经济效益5%。假设这两种情况只是为了说明不同的投入与产出,会有经济效益大小的不同的问题。在工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投入产出之比,所呈现出的经济效益问题,比假设的这两种情况要复杂很多。

二、国有工业发展要有符合实际经济条件的高速度

国有工业发展高速度的必要性。国有工业发展要有符合实际经济条件的高速度,所谓符合实际经济条件,即有实际生产资料的投入,能不断扩大再生产,以加快工业发展的速度。

我国国有工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和国家控股的工业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近年来大致平均以5%~6%的速度在增长,已经初步建立起工业的体系,已能生产出一些高新技术产品。

但是,从我国的国有工业总的发展水平看,比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来,还是相当落后的,国有工业生产总值比它们少,按人均的工业产值更少;工业技术水平低,许多先进的机器设备我们自己还不能生产,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时,只得从国外引进。工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绝不应长久继续下去。在本世纪末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实现小康;要逐步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要使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壮大起来;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使我国的经济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水平;要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工业的发展必须有符合实际经济条件的高速度。

国有工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我国已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即由市场调节经济的运行。因此,我国工业要有高速度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社会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但它们在对经济运行调节的形式上,却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果违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就难以有高速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主要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等。社会主义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商品,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把成本降低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出售时会取得超额利润;成本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时会亏损。要遵循供求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或出现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或出现企业购买不到进行生产的生产资料,或两种情况同时出现;要遵循竞争规律,竞争不仅能够促进个别企业提高它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促进全社会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违反了竞争规律,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市场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在发展工业的实际工作中,只有符合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才能促进工业的顺利发展。

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工业发展要有高速度,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每个生产的周期,都生产出一定量的净产值。净产值的一部分要用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一部分要用于积累。增加资金的积累,决定着工业发展速度。决定工业发展速度的,有两个重要经济因素:一个是提高现有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另一个是要扩建和新建一些工厂。资金积累,即是把相当大部分的净产值所表示的净产品,投入到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去。进行扩大再生产,无论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还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都需要有相当大部分的净产品的投入。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扩建和新建一些工厂,购买新的机器设备,要增加由货币资金表现出的一部分净产品的投入;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即提高原有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要增加被加工的劳动对象,从而也需要增加相当大部分的净产品。资金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同时也是提高工业发展速度的源泉。

采用新技术。工业发展要有高速度,必须采用新技术。这里所讲的技术,即机器设备,它是社会生产力中的重要的物质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就是看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什么生产工具。使用新技术比起使用落后的旧技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如使用数控的自动化机床,比起使用由劳动者用手操作的机床,在相同时间内,能加工出更多的产品;使用电动机车运输,比起使用蒸汽机车,能在相同时间内,运输更多的物资;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比使用旧的计算器进行计算,能在相同的时间内,成交更多数量商品的买卖。要使工业有一定的高速度,必须及时采用新技术。

国民经济必须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工业发展要有适当的高速度,各产业和各行业之间必须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产业和各行业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相互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例如: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的粮食、油料、畜禽类产品、渔业产品,有相当大的部分要出售给城镇职工,作为他们的物质生活消费品;出售给轻工和食品工业企业作为原料。第二产业工业,生产的农用机械、农药、农用薄膜、水利设备、一部分电力等,要出售给农民,作为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要把农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生产的要出售的产品运送到市场上去,它们要购买的生产资料,又要运送到企业里来。经过商业企业的买卖,生活消费品被人们的生活所消费;生产资料被企业生产所消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出的货币,是作为商品买卖的媒介,使商品流通过程能很顺畅。除各产业之间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外,各产业内部的各行业之间,也必须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在农业内部,有种植业、林业、畜禽饲养业、渔业等行业;在工业内部,有机械制造业、燃料业、发电业、电子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服装业、食品业等行业;在第三产业中,行业就更多了。不同产业的各行业相互之间,也必须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例如,农业生产的棉花,应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满足工业中的纺织行业对原料的需要;工业中的电力行业,发出的电力除应能满足工业内部各行业的需要外,还要能满足农业和第三产业各行业的需要,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各产业和各行业之间有了合理的比例关系,工业才能有顺利运行的条件,工业的发展才能有一定的高速度。(https://www.daowen.com)

要有广阔的市场。工业发展要有一定的高速度,必须有广阔的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所有企业生产的商品,无论是居民用做生活资料的产品,还是企业用做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产品,都要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所以,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也必须不断扩大。市场的不断扩大,既表现在原有市场上购买力有所增加,还要不断开辟新的国内外市场。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在国内市场上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撤除各地区所设的不合法的关卡,使运输过程能通畅地进行,坚决制止在买卖中以次充好和各种欺诈等混乱现象以及各种行业的不正之风,使商品的买卖都能依法有序地进行。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在出口前,必须采取先进的检测技术,认真进行检查,产品必须完全符合外国客商需要的质量标准,使外国顾客对购买的产品能够真正满意,不仅使原有的外国顾客能不断购买我国出口的产品,还要用商品质量好、价格低,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从而扩大国外市场。国内外市场的扩大,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商品能够销售出去,生产规模也会随之而不断扩大,工业发展也就会出现一定的高速度。

合理利用外资。工业发展要有一定的高速度,需要合理利用一些外资。制约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是资金不足。这里讲的资金不足,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和原料、材料不足。利用外资,能够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引进一些我国现时还不能生产和生产不足的原料、材料,把引进的外资,用到发展我国工业中比较薄弱的行业和在工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企业中去,能在提高工业发展速度上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外资本家来中国投资,是为了比在其本国(本地)投资能赚得更多的利润。我国利用外资,既要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盈利,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使外资真正在加速工业发展速度上起到它应起的作用。

三、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

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前面已经讲过经济效益的含义。工业经济效益,是指全部国有工业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投入与产出的比;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投入与产出的比。因此,提高国有工业的经济效益,必须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础。工业企业生产的必须是畅销产品。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最根本的一条是生产的产品能很快销售出去。如果销售不出去,就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如果生产的产品长期被积压,要占用一部分资金,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使生产的产品能很快销售出去,在生产某种产品之前,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要生产的某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研究要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是否能比市场上已在出售的同类产品更好;研究有哪些顾客来购买要生产的这种产品;研究要生产的某种产品在较长时期内市场上供销可能发生的变化等,然后决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不生产什么产品,使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能畅销。产品在市场上畅销,工业企业才会有经济效益。

提高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工业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畅销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有许多同类企业生产同种产品,在市场上,质量高的产品不仅能够很快销售出去,即使价格比较高一些,也会很畅销,从而会有更多的盈利。降低成本,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降低管理费用,降低生产资料的购买和产品销售费用。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按市场上同种商品的同等价格出售,会取得较多的盈利,即使把这种商品的价格降低一些,也会取得盈利。所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必然会大大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潜力,使工业的生产经营能更好和更有序地进行。因此,企业应依照国家颁布的企业法,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这必然会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调动工业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具体操作者,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努力进行生产和经营。每个职工,在他们的工作和劳动岗位上,认真执行工作和劳动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物资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积极想办法把物资消耗降到定额以下;在劳动时间内,加工出更多的在制品和产成品。加工的在制品和产成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实行岗位工资制,对于在工作和劳动岗位上做出不同成绩和贡献的劳动者,应付给不同的劳动报酬,认真执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工资制度。实践证明,平均主义的工资,会阻碍职工的工作劳动积极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能更大地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速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加速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使同量的资金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多生产次数,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企业要使它占有的资金能加速循环,在价格平稳时,购买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不应过多,过多了,会使这些物资在较长时期内被积压,只应购买保持生产不致中断的数量;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加速直接生产过程;把生产出的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销售出去,收回资金,以便重新购买生产资料进行再生产。由于用同量的资金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按同等价格出售,就能有更多的盈利,从而会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既然以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基础,因此,只有绝大多数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才可能出现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国有工业发展速度

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阐明了国有工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之后,再进一步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国有工业效益低,要高速度发展必须增加更多的投入。工业发展的速度多少才算是高速度,从现时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工业发展的速度来看,每年约10%左右的发展速度,就算是高速度。工业经济效益低,要使工业有高速度的发展,就必须更多地增加投入。仍以第一部分所阐明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含义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工业经济效益低,投入100个价值单位的生产要素,只生产出价值5%的净产品;要使工业发展有10%的速度,就要投入200价值单位的生产要素。10%的工业发展速度中,其中有5%的发展速度是由多增加投入取得的。新增加的5%的价值产品,实际上是原有生产资料形态的变形。国有工业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总产品,实际上只增加了5%,并没有相应地增加10%。这种高速度,不仅不能增加工业产值的总量,反而在再生产过程中,还要消耗一定量的活劳动、燃料和电力。所以,工业经济的低效益和高速度发展,到一定时间必然会受到生产资料投入的限制,不可能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下去,不可能推进国有工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国有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必须以高经济效益为基础。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以高经济效益为基础,是在少投入多产出的基础上的高速度。如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0%,在投入100价值单位的生产要素时,产生10%价值单位的净产品,这10%的净产品,是完全多生产出的新产品,使工业占有、支配和使用的产品总量增加了。在提高经济效益基础上的高速度,由于有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投入,能够使工业保持继续不断高速度地发展,从而就能增强国有工业的经济实力,就能加快实现我国工业的现代化。

(原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