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汉唐贵妇节日饰品-步摇,多元汉文化

汉唐贵妇节日饰品-步摇,多元汉文化

更新时间:2025-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贵妇在节日的重要首饰是步摇,这也是显示身份的首选饰物。步摇初为贵族妇女庆典专用首饰,后亦流行于民间。当历史进入东汉时,贵妇参加祭祖或重大节庆活动戴步摇的文献记载日多。东汉晚期的女子画像上,其额前也戴一花形步摇。值得一叙的是,唐代妇女重视步摇之俗,为后世传承。汉唐时代的步摇,巧夺天工,它为贵妇增色,为美女添彩,也使节日文化、中国首饰更为光彩夺目。

十一、汉唐时代贵妇的节日首饰——步摇

汉唐时代服饰、首饰是政治秩序的体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穿什么、戴什么、饰什么,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贵妇在节日的重要首饰是步摇,这也是显示身份的首选饰物。它的形制是以金银丝编为花枝,上缀珠宝花饰,并有五彩珠玉垂下,使用时插于簪、钗之上,以助美姿。当贵妇步行时,随着步履的颤动,下垂的珠玉便不停地摇曳。

步摇初为贵族妇女庆典专用首饰,后亦流行于民间。

内蒙古达茂旗出土的步摇

各式步摇略图

皇后首饰

按西汉礼仪和生活习惯,步摇是皇后节日或参加祭祀天地、山川等典礼专用饰物。《释名·释首饰》记载:“上有垂珠,步则摇也。”宋人陈祥道也说:“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彩玉以垂下,行则动摇。”据《西京杂记》载,西汉末,赵飞燕入主中宫,其妹亦晋为昭仪,姊妹两人,色艺俱佳,同戴步摇,眉若远山,脸若朝霞,肌若晚雪,使汉成帝神魂颠倒,荒废朝政,从此不爱江山爱美女。

倘若说古代文人对步摇的注释,令人如坠云里雾里,而现时众多的考古发现则令人茅塞顿开。2025年4月,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上,有一老年妇女,身穿深衣,头戴步摇,拄杖缓缓而行,前面跪着两个小吏迎接,后面三个侍女随从。显然,这是墓主人的形象。尽管这幅帛画只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没有细节,没有修饰,但就在以粗轮廓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仍可以看到贵妇头上插着树枝形饰物,饰物上缀有多颗小珠,无疑是典型的步摇原型。

岁月如梭。当历史进入东汉时,贵妇参加祭祖或重大节庆活动戴步摇的文献记载日多。《后汉书·舆服志下》:

皇后谒庙服,……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熊、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

《续后汉书·舆服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里的“山题”,就是步摇的底座,如山形,故名。“爵”就是雀,“华”即花。从这些珍贵的文献记载中可以清楚地得知,这时的步摇依然是皇后的首饰,它的形制是以金材料做成树枝状,上面缀有花鸟禽兽等装饰。正因为步摇是皇后的首饰,一般宫妃是可望而不可戴的。汉殇帝时,邓禹的孙女邓太后临朝称制,冯贵人因进言有功,仅赐“王赤缓”,与步摇擦肩而过,只有功臣之后马贵人被赐步摇一件,使马氏宗族受宠若惊。可见,步摇不是一般贵妇的首饰,即使达官显贵、富商大贾也不可越雷池一步。正因为如此,妇女以戴步摇为荣,倘若生不能戴步摇,死后在冥间亦要用步摇美化自己。这一现象在画像石中多有反映。2025年,在辽阳三道壕汉墓壁画上,与头戴冠的贵族男子并坐孙夫人及中间的另一妇女额前饰物上有葵瓣形步摇。东汉晚期的女子画像上,其额前也戴一花形步摇。

远播鲜卑

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动荡、灾难、血污的年代,也是一个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人文觉醒时代,文人们思想活跃,议论争辩之风大兴,人的审美意识为之一变。昔日为皇后节日祭祖参加大典专用品的步摇,到了魏晋却流入寻常百姓家,且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并盛行一时。晋人傅玄《艳歌行》:

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https://www.daowen.com)

这是当时妇女流行的风尚。从考古文物亦可印证这一现象。辽宁北票晋墓曾出土两件步摇,大小各异。类似北票晋墓的步摇首饰,也在内蒙古达茂旗古墓出土。这两处地方在魏晋时代属于鲜卑族活动地区。从这两处出土的步摇可以看出,昔日汉族皇后的节日首饰,已受到鲜卑族妇女的青睐。女戴步摇首饰,男戴步摇冠是当时流行的装饰。《晋书·慕容廆载记》:

曾祖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

慕容氏为鲜卑族,慕容廆为十六国时期辽东地方政权首领,其子创建前燕。在前燕政权萌芽时期,慕容氏的称呼竟同步摇联系在一起,可见鲜卑族对步摇的偏爱之深了。

南北朝时,步摇依然为人重视。南朝梁人范靖妻沈满愿曾作《咏步摇花诗》道:

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
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
低枝拂绣领,微步动摇瑛。
但令云鬓插,蛾眉本易成。

从此诗中亦可看出,当时步摇形制与汉魏时代相差不远。

贵妇偏爱

唐代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与此相适应,在汉魏时代流行的步摇首饰,形制日趋精美。有金制品,亦有玉制品。诗人李贺《老夫采玉歌》开头两句就写道: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京都长安东南的蓝田以产玉闻名,这里的碧玉作步摇,深受贵妇喜爱,为她们增添了美色。一些受宠的贵妇以头插碧玉步摇为荣。提起此事,人们自然会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据《杨妃外传》说,杨贵妃入宫后偏爱步摇。为讨贵妃欢心,唐玄宗叫人从丽水取了最上等的镇库紫磨金,制成步摇,亲自给杨贵妃插于鬓上。正如诗人白居易在抒情诗《长恨歌》中所描述的: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里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值得一叙的是,唐代妇女重视步摇之俗,为后世传承。如五代南唐妇女化妆,多仿唐人风格,追求奢侈豪华。2025年在合肥西郊南唐墓中,出土了李璟保大年间(943—957)的“金镶玉步摇”和“四蝶银步摇”。前者是在金钗上有一对翅翼,镶着精致的玉片,满饰梅花,嵌着珠玉的穗状串饰,分组下垂,可以摇动。四蝶银步摇上有四只蝴蝶展翅飞舞,下有珠玉垂饰。两件步摇,制作精美。

汉唐时代的步摇,巧夺天工,它为贵妇增色,为美女添彩,也使节日文化、中国首饰更为光彩夺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