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依存的自然生态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依存的自然生态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摆手舞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是其生存延续与发展的土壤。土家族摆手舞的兴起、发展与土家族世代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1.世居山区的劳动生活是土家族摆手舞产生的现实生活基础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渝、鄂、湘、黔地区,以武陵山脉为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地理环境。土家族摆手舞主要在春天举行,通常为每年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七,在祭祀仪式上跳摆手舞成为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祭祀文化的独特形式。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依存的自然生态

摆手舞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是其生存延续与发展的土壤。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性的表现,舞蹈文化形态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自然环境是形成该地地域文化样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基本生存空间。而另一重要方面,地域文化的形成也依赖于这个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物状貌等要素。

土家族摆手舞的兴起、发展与土家族世代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家族世居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境的山区,这里是武陵山脉的腹心地区,恰在四省(市)交汇之处,是一个溪洞相连的高山大川地带,区域呈“山地构造形态”。从古至今,土家族及其先民巴人都是在这一地带繁衍生息的,以山间盆地或台地作为基本的生存空间,从渔猎采集的经济生活发展到农耕经济生活,并逐渐与外界的交通信息往来,从而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了土家族的民族区域文化。这样的地理环境,对于土家族及其先民巴人的经济生活、习俗、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等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世居山区的劳动生活是土家族摆手舞产生的现实生活基础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渝、鄂、湘、黔地区,以武陵山脉为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地理环境。土家人世世代代在蜿蜒崎岖、陡峭险峻的山道上攀爬,造就了土家人特有的生产生活劳作方式,肩扛背背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酉水流域崎嶙的山势和“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土家族在崇山峻岭间的羊肠小道上背负前行、侧身顺拐的行走姿态。这些都在摆手舞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走动顺拐(甩同边手)、重拍下沉、双腿屈膝和全身颤动是摆手舞重要的动律特点,同时也是土家人在陡峭山间往返于土地、水源、村落之间负重前行的生活实态反映。(www.daowen.com)

2.山区农耕文化是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现实思想基础

由于土家人聚居的山区坡高山陡、土地贫瘠,粮食作物普遍产量不高,春天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大地丰产、祝愿五谷丰登成为当地非常重要的生产生活仪式。武陵山区气候湿润、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农历的冬月、腊月和正月恰为农闲季节,这时人员和时间都处于闲适状态,这都为土家族形成“春祈秋报”的典型农耕文化特征奠定了基础。土家族摆手舞主要在春天举行,通常为每年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七,在祭祀仪式上跳摆手舞成为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祭祀文化的独特形式。土家人通过跳摆手舞祭祖还愿、消灾祭神,表达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强烈的求生存、求发展的民族繁衍生存意识和情感。同时,巍峨的大山所形成的天然屏障,客观上阻碍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容易形成相对封闭的山地文化圈,这对摆手舞的世代传承提供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