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建筑抗震设计审查常见问题

建筑抗震设计审查常见问题

时间:2023-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勘察报告中关于抗震地段划分前后文矛盾;施工图中建筑与结构专业图纸关于抗震设计参数不同;结构专业图纸中同一剪力墙在不同施工图中抗震等级不一致。

建筑抗震设计审查常见问题

2.1引用的抗震规范、图集、计算软件错误。

在勘察、设计文件中,对抗震规范、抗震图集等引用作废版本或错误版本;设计说明中抗震条文引用与规范、规程不一致;未在勘察、设计文件依据中注明相关抗震规范、规程;设计文件采用的计算软件是未纳入新版本抗震规范的旧软件等。

2.2勘察、设计文件内容不统一。

如勘察报告中关于抗震地段划分前后文矛盾;施工图中建筑与结构专业图纸关于抗震设计参数不同;结构专业图纸中同一剪力墙在不同施工图中抗震等级不一致。勘察报告按6度(抗震设防烈度)做,施工图抗震设计按7度做,导致因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对土的液化判别要求不同造成对抗震设计的不利影响;勘察报告与施工图设计关于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不一致等。

2.3勘察、设计文件内容不全

勘察报告:未按抗震规范规定提供抗震地段划分、岩土地震稳定性 (含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 评价、波速测试、场地覆盖层厚度、特征周期等;土层剪切波速测试钻孔不足,导致按波速测试成果覆盖层厚度不准确;未明确拟建建筑物高度及结构特征,无法确认波速测试工作是否满足抗震规范要求;无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印章,波速测试成果图、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无责任人签字;勘察报告无施工图审查机构章;对可能液化的土层没有液化判别的计算书而直接判定为液化土层。

施工图:层高、总高超过规范限值;未明确混凝土房屋结构计算的嵌固部位,无法判断板厚及配筋构造是否合理;未注明场地液化情况,无法判断桩纵筋和箍筋加密是否满足抗震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未明确墙顶与梁拉结、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水平系梁设置、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钢丝网砂浆面层设置、构造柱未在平面图中明确标出等情况,影响施工质量;未明确计算软件的编制单位、名称及版本,无法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地下车库、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裙房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未明确,影响抗震措施落实;设计未明确计算地震作用采用的抗震设计参数,是否同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标准;砌块强度等级未明确无法判断是否符合抗震规范要求;未明确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无法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等。

2.4未按照抗震规范、规程进行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等级划分错误(注意抗震设防类别、大跨度因素影响);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采用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剪力墙连梁或框架梁高度小于400mm,加密区箍筋仍按100mm配置;填充墙拉结筋未沿墙全长贯通;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边缘构件最小箍筋直径采用6mm;一、二、三级剪力墙厚超过210mm,配筋为直径8间距200mm不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数值未按抗震规范增大;框架柱箍筋未注意在门窗洞口、楼梯间休息平台、雨篷梁、填充墙未到顶等处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和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进行全高加密;对于严重液化场地的施工图未采取抗液化措施;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纵向钢筋的直径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不够;框架柱纵筋最小直径12mm时加密区箍筋间距仍为100mm;防震缝宽度、剪力墙厚度、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中的箍筋间距和肢距不满足抗震规范要求。(www.daowen.com)

多层砌体结构:楼梯间四角、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漏设构造柱;未在底部1/3楼层处设置通长拉结钢筋网片;顶层楼梯间墙体未设置钢筋拉结网片,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未设置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未按抗震规范提出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

2.5设计仍在使用HPB235钢筋

从发展趋势考虑,不再推荐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逐步用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235MPa级光圆钢筋。

2.6施工图未按施工图审查意见修改

一种情况是用于施工的施工图未按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意见修改;另一种情况是施工图虽盖有施工图审查机构章,但仍未按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意见修改。

2.7勘察报告结论错误

覆盖层厚度不准和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错误导致场地类别和特征周期判别错误;地段划分和抗震设防类别判别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