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检核表法

§3.4 检核表法

检核表法是一种基于检核表进行创新的方法。它利用检核表中列出的一系列提纲式的问题,对研究对象逐一加以检查核对,从中挖掘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检核表法的实施步骤明确、问题分解细致,有利于开拓创新思路、引发创新设想,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创新活动。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检核表法的应用,有利于帮助那些不善于提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的人开拓思路,产生创新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检核表法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作用,是基于以下原因:

(1)检核思考是一种强制性思考,有利于突破不愿提问、不知如何提问的障碍。运用检核表顺藤摸瓜似地提出问题,要比随机性的提问更有效。

(2)检核思考是一种发散性思考,检核表的每一项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题的思路。运用检核表法,有利于帮助人们克服发散性思维的障碍。

常用的检核表法有奥斯本检核表法、十二动词法、七步法等。本节重点介绍在创新实践中较为实用的十二动词法和专题检核表法。学习和应用检核表法时,关键是要树立问题意识,学会拿起问题这一武器,培养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常用检核表法一:十二动词法

1.什么是十二动词法

十二动词法是我国创造学工作者在进行创造力开发的成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创新方法,它根据十二个动词所提供的方向去提出问题、展开创新思维。这十二个动词是加、减、扩、缩、变、改、联、学、代、搬、反、定(参见表3-3),其中每一个动词代表一种打开创新思路的思维方向。

表3-3 十二动词检核表

十二动词法思路清晰,容易记忆,已成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中普及推广应用最快的一种创新方法。

2.十二动词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对象:确定使用检核表法的研究对象,了解检核对象的特点、现状、性能及市场反应等信息。

(2)检核提问:按十二个动词所提供的方向逐一检核提出问题,展开思维,产生设想。

(3)设想开发:综合各种设想,抓住主要问题,提出解题方案。

3.十二动词法的应用

下面针对十二个动词,逐一举例加以说明:

(1)加一加:能否在现有事物上增加点东西?能否把该事物与别的事物叠加在一起?

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千手观音和二郎神就应用了加法。相传千手观音有一千只手,而二郎神有三只眼睛,元素的增加,塑造了这两位神仙与众不同的特征。

(2)减一减:现有事物能否减去或省略些什么?

与千手观音和二郎神相反,古希腊的维纳斯雕像双臂是断的,正是由于这一完美的减法,使她的形象更增添了神圣感、庄严感和美感。

(3)扩一扩:现有事物能否在功能、结构、尺寸等方面加以扩展或放大?

日本的“可果美”和“森永”两家公司都是专门生产番茄酱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森永”尽管作了许多广告,销售量却始终无法与“可果美”相比。“森永”的一位推销员深入顾客调查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森永”的瓶口太小,食用不方便。于是他建议公司将番茄酱的瓶口开大,大到汤勺可以伸进去舀出。这一招果然产生奇效,很快“森永”的销售量超过了“可果美”。

(4)缩一缩:能否将现有事物缩小、压缩或浓缩?

移动硬盘越小越方便携带,销路就越好;大米改成小包装反而卖得快。

(5)变一变:能否改变现有事物的属性、方式、程序、策略?

高速公路路面灰色单调,长期在这种路面上开车,容易麻痹神经、引起车祸。美国人试验将不同路况的公路漆上不同颜色以便引起驾驶员注意,结果交通事故大为减少。

(6)改一改:现有事物是否存在需改进之处?

国内市场最近出现一种节水坐便器,这种坐便器与普通坐便器的结构一样,不同的是它的水箱不是安装在坐便器的上方,而是安装在卫生间洗脸池的下方,并与洗脸池的排水管相接。平时洗脸、刷牙用过的废水都可以通过下水口流入水箱,聚满后可以冲洗坐便器。

(7)联一联:现有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能否利用这种联系进行创新?

指纹锁、眼睑锁、语音识别锁的发明,就是联一联的实例。

(8)学一学:能否从学习、模仿或借鉴其他事物中产生创新设想?

木匠鲁班有一次去树林中伐木,不小心手被锯齿形树叶拉破。据说他就是从这一事件中得到启发,模仿树叶的形态发明了锯子。

(9)代一代:能否用其他事物来取代、替代?

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曾为制作炭化白炽灯丝的材料绞尽脑汁,他试用过近两千种材料,甚至用他朋友的胡子来替代灯丝做实验,最后才发现用一种日本的竹子效果最好。

(10)搬一搬:能否把现有事物或事物的原理、技术、方法等搬到别的场合去应用?

泌尿科医生引入微爆破技术来消除肾结石。

(11)反一反:能否将现有事物的原理、方法、结构、用途等颠倒过来?

吸尘器的发明就是一例。原本想发明一种利用气流吹尘的清洁工具,试用时发现尘土飞扬、效果很差,结果反其道而行之,发明了吸尘器。

(12)定一定:对现有事物能否作出一些规定或限定?

会员卡积分达到一定值能够享受特殊优惠;空气指数、舒适度指数、股票指数、紫外线指数、森林防火等级的确定等。

例3-6 新型电扇的开发

◆创新目标 运用十二动词法对电风扇进行创新设计。

◆检核内容及结果 参见表3-4。

表3-4 十二动词法开发新型电扇

续 表

◆创新实例 图3-6给出了几款微型风扇创新产品。

图3-6 微型风扇的创新产品

二、常用检核表法二:专题检核表法

1.什么是专题检核表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在检核表法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编制出专项问题检核表法,以确保检核表法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开发出“提高学习效率检核表”、“降低成本检核表”、“日常管理检核表”、“故障诊断检核表”等。

相对十二动词法等通用型检核表而言,专题检核表更具实用性或专家咨询性。运用专题检核表法,能更有针对性地处理某一专项性问题。

2.专题检核表法的实施方法

(1)编制专题检核表:从创新活动的实际出发,针对某一专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信息、总结经验,然后按检核表法的要求编制专题检核表。检核表应力求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实际应用。

(2)专题检核思考:应用专题检核表对专项问题逐项进行检查核对,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设想或解题方案。

(3)修改完善:自编的专题检核表应注意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可以在专项问题检核的基础上建立知识库,运用人工智能语言开发专题性的计算机辅助专家系统,提高检核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医院可综合多位名医的经验,开发出诊断某些疾病的专家系统,通过人机对话(检核),实现疾病的诊断和获取治疗方案。

3.专题检核表法的应用

例3-7 演示实验优化设计检核表

◆创新目标 演示实验的优化设计与改进。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演示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清晰地揭示物理规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现有的一些物理演示实验,可操作性及可观性或多或少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

针对演示实验的缺陷或不足,开展演示实验的优化设计与改进,可充分利用现有仪器,有效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专题检核表的编制 参见表3-5。

表3-5 演示实验优化设计检核表

我们通过实践摸索,设计了表3-5所示的演示实验优化设计检核表,该表指导学生从教学目标、实验现象、原理展示、呈现方式、仪器设计、实验条件、实验时间、实验成功率、仪器设备、实验操作等十个方面,针对具体的演示实验进行检核提问,每一检核内容设置了两次检核问题(检核问题1和检核问题2),有利于从深度检核中发现问题,获得改进和优化实验设计的思路。

实践表明,检核表法对于思维不够活跃、不善于提问的同学特别适用。利用检核表有针对性地对演示实验进行检查核对,有利于增强问题意识,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演示实验仪器的改进和实验教学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