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 言
“异化理论是贯穿马克思一生哲学思考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拥有基础性的、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类异化的本质在于作为主体的人被异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所控制,失去了自身的能动性。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手稿》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大生产劳动,是指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了统治和支配人类的一种外在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区别就在于资本家在资本积累时利用卑鄙的手段强制性地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资本家也就从此开始拥有异化的劳动和劳动产品。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物与物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表现就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马克思认为人本质上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一切活动也必然发生在社会关系中。因此,在劳动中,人们创造出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围绕着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作为异己的敌对力量的劳动对象和劳动的异化,而且生产出人的本质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在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下,人的异化以及无产阶级的贫穷和被压迫的历史渊源就是劳动和资本的分离,这二者分离的客观事实是劳动异化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扬弃异化劳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是异化劳动扬弃的最终归宿。他们认为,异化扬弃的根本途径是私有财产的彻底扬弃。只有在生产力高达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彻底克服异化劳动,才能最终实现普遍意义上的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于不同的时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三本著作中对共产主义的科学原理做出了阐释。本书立足于马恩经典著作的解读,重点分析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异化;什么是异化劳动;什么是异化劳动的扬弃。首先,对异化概念产生的思想史进行梳理,弄清异化概念的内涵,并分析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改造。其次,结合《手稿》分析异化劳动的性质,产生的根源,详细分析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表现。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异化劳动的根源是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劳动与资本的分离。最后,分析异化劳动如何才能得到扬弃。通过对共产主义科学原理的分析,通过对扬弃概念的解读,得出异化劳动扬弃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