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秦)《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大将廉颇。能干功高,但骄傲自大,争名争位。
他对地位已经超过自己的蔺相如很不服气,常对人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守地的大功。而蔺相如过去是个下贱人,只凭着卖弄唇舌就爬至我的头上!我真羞愧在他的名下。”说着,又猛地一扬头,发誓说:“我见到蔺相如,一定羞辱他,否则我不姓廉。”
蔺相如听到了廉颇的话,知他正在气头上,就有意躲避着他,不肯与他见面,国王召集文武大臣上朝,相·如常常称病不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办事,走到穿城街。他远远望见廉颇也坐着车,从对面走来。相如急忙叫车夫把车拐到胡同里,躲藏起来,等廉颇走过去,才把车退出来,继续往前走。
门客们对蔺相如回车避见廉颇的做法实在看不惯,就找到他说:“我们离开亲戚朋友,到您这里办事,是羡慕您智勇双全,道义高尚。如今您的地位在廉颇之上,他说您的坏话,您不回击;您见到了他,像老鼠见了猫,又是躲,又是藏。一般老百姓也受不了这个窝囊气,您身为上卿,却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我们可忍不下去,请让我们走吧。”
蔺相如好言好语劝留他们说:“你们说,廉将军与秦王比较起来,谁厉害?”
门客们答道:“当然是秦王厉害。”
相如点点头说:“是啊。秦王那么厉害,我敢在大庭广众之下痛斥他,侮辱他的左右大臣。我虽然很愚笨,难道独独怕一个廉将军吗?我考虑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一文一武,同心协力,团结得好。如果我们俩像两只老虎,互相争斗,你死我伤,那正是敌人所希望的。我对待廉将军,是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面,个人的成见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很快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坐立不安,越想越受感动,内心十分惭愧。于是他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背上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跪在蔺相如面前,痛哭流涕地说:“我心胸狭窄,为个人名位斗气。没想到上卿品质这么高尚,以国为重,宽以待我。我实在对不起你,特来向您请罪。”
蔺相如慌忙把他扶起,也十分感动地说:“我是个卑贱的人,没料到将军严以责己,宽宏大量到这等地步啊!”
从此以后,两个人变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他们团结一致,文武配合,为国效力,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攻打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