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

季札挂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生卒年不详)多才多艺,文学、音乐、剑技,他都有较高的造诣。因此,他常常作为吴国的专使去别国进行友好活动。

一次,他到了徐国。徐君久慕季札的为人,亲自接待了他。季札发现徐君也懂文学、音乐、剑技,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徐君看见季札的宝剑锋利,赞不绝口。饮酒中间,频频向季札腰间的宝剑投来羡慕的目光。但碍于礼节,没开口要。季札当然明白徐君的心思,但他还得到别国去,一时也离不开宝剑,便想:“以后我再送给他吧。”

季札离开徐国后,他先后又跑了几个国家,完成了出使任务。当他路过徐国时,徐君已在不久前去世了。季札赶到徐君的坟墓上,痛哭呼喊:“徐君,徐君,季札看你来了。”哭完,他解下佩剑挂在墓边的大树上,说:“你喜欢的这把剑,我已送来了。”

随从不解地问:“徐君已死了呀,这剑……”

“就挂在这儿吧。”季札沉痛地说:“当初徐君爱这把剑,我因没完成使命,所以当时没赠送,但我心里早应允了,不能因为朋友已死,就背离原来已经许诺了的事情。”说完,他便跳上马,心情沉重地离开了朋友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