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童”若若

“小神童”若若

朱玲

若若是个又瘦又高的小男孩。他很小的时候,曾抓了一个小果子,塞进自己的嘴巴里一直含着。他的家人急坏了,连哄带骗才把小果子从他嘴里挖出来。这个小果子外表红彤彤的,叫聪明果。因为这个,大家都开玩笑说,若若一定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若若的爸爸妈妈听了非常欢喜,把这粒聪明果收藏在一个小盒子里,让它一直陪伴着若若。

长辈们都把若若当作未来的爱因斯坦,从小就教他学很多东西。于是,若若就有了个外号,叫“小神童”,因为他小小年纪就能吟诵多首唐诗,乘法口诀也背得滚瓜烂熟。若若上小学后,也是班里的小明星,考试总是前几名。他的父母总是夸耀:“瞧我们的若若,学什么都不费工夫!”老师也说:“若若是聪明的孩子,虽然上课不太专心,但考试成绩不错。”

久而久之,若若变成了骄傲的小孔雀,他不再搭理那些很用功、很努力的同学,因为他们都是先飞的笨鸟;也不再参加同学们的讨论,因为只有笨蛋才需要和别人讨论;有问题也不去请教老师,因为请教别人是笨的表现。但令若若失望的是,他的成绩却在一点点地下滑。

第一次考得不理想时,若若有点难过,他想:“肯定是因为前天我没有睡好。我这么聪明,下次一定能考好的!”

然而,接连经历了好几次考试,若若的分数越来越低,他有些心慌了。自己明明很聪明,为什么会考不好呢?难道跟那些不聪明的同学在一块儿太久,变笨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若若听到同学们在讨论这几次考试的分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明明都比他多了几分,若若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依旧认为,这几次考试时自己状态不好,不是没睡好就是临时不舒服,所以才没考好。而且题目也太简单了,就是在比赛谁细心,根本不能区分谁更聪明。这时,天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若若抬头看了看金灿灿的晚霞,想起了“植物大战僵尸”中会吐阳光的向日葵,就奔回家去玩游戏了。

一个月后又要考试了。考试前若若懒洋洋地趴在课桌上,他看着周围正在做复习题的同学。“这些傻瓜,这么卖力也不一定能考得好。看我,现在轻轻松松照样玩!说不定我还能比那些认真复习的同学考得更好呢!就算考砸了,也只是小小失误,我还是公认的‘小神童’!我才不要这么用功,聪明人才不用这么累呢!”这么想着,若若有意无意地哼着歌,轻轻敲击桌面,希望大家能留意到他的潇洒模样。

回到家里,若若拿出书本,刚想做习题,聪明果就从盒子里跳出来找他玩。他收起了书本,跟聪明果在桌子上玩跳格子。

玩了一会儿,聪明果问若若:“你们是不是快考试啦?糟糕,我不应该拉你玩,你快复习吧!”若若说:“考试怕什么?我多聪明啊!”“那也得复习啊,我回去了,你做功课吧。”聪明果跳回盒子里去了。

若若虽然说得理直气壮,但他多少有点心虚。“也许我也该复习一下,我的成绩没我想象的好。不!难道我要像那些笨孩子一样吗?如果我真的很聪明,那不用复习也能考好的!之前都是题目出得不好,我才会考不好的。”若若心中像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想复习,另一个振振有词,依旧要捍卫自己的聪明形象。

晚饭时,妈妈也问若若:“是不是要复习迎考了?”若若迟疑了一下,仍然一脸无所谓地说:“没关系,我不用复习!”妈妈皱了皱眉头,却没说什么。

吃完晚饭,若若拿出课本放在桌子上,随便翻了翻就开始玩游戏。聪明果看到后无奈地摇了摇头。

考试结束了,若若的分数排在了后几名。他盯着自己的分数,一声不吭。回家后,聪明果看到若若坐在书桌前一动也不动,就跳到桌子上看了一眼若若的试卷,上面的得分一点也不让她感到意外。

过了一会儿,若若终于轻轻地问聪明果:“难道我不聪明吗?怎样才能考出好分数来?”

“只聪明,不学习,聪明孩子也变傻!”聪明果的话若若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但却是第一次真正思考它的含义。他深吸一口气,打开课本,决心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复习。

若若一点点地开始复习知识点,又对照以前的试卷,一道道研究自己做错的题目,不懂的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若若发现所有题目他都弄懂了,学过的知识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记得非常牢。期末考试到来时,他信心十足,拿到试卷就从容不迫地写了起来。他发觉眼前的题目都像自己的老朋友,一看就觉得熟悉;即使碰到一下子想不出来的难题,他也不慌张,思考一会儿就想到了解题办法。

若若考了个满分,连最难的附加题都做出来了,老师在他的试卷上画了个大大的五角星。若若高兴极了,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聪明果问:“若若,现在同学们肯定都觉得你最聪明吧?”听了这话,若若收起了笑容。他摇了摇头,一字一顿地说:“善于努力才是真正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