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居道古》简介
《燕居道古》这本书是由黄恽创作的,《燕居道古》共有55章节
1
序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日常坐在叶圣陶故居的廊下看天,饭后到古典园林网师园里散步,平素读读书,写写文,基本就是我三十五岁后的生活。一晃已经十年多过去了。...
2
第一辑 天地生人
...
3
胡适·周氏兄弟·钱锺书
谢泳先生有一篇文章讲钱锺书为什么不谈论鲁迅,文章写得很长,引用了很多资料,却忘了一个很重要的材料,即钱基博发表在《光华半月刊》(第四期)上的写给钱锺书的两封信《...
4
鲁迅抄袭疑案本末
陈源指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肇端于1924年底的北女师大风潮。时任女师大校长的杨荫榆及陈源教授都是“倷倪”无锡人,而对立方鲁迅和马裕藻等教授大都是浙东之...
5
蔡元培推迟参加殿试的真实原因
王颂蔚的故居就在南园和乌鹊桥之间的十全街上。要说王颂蔚,还不如王谢长达在苏州有名。王谢长达是王颂蔚的夫人,以办学知名,振华女学就是由她一手创办的。1934年12...
6
吴藕汀大骂蔡元培
嘉兴词人、画家吴藕汀,在与友人的通信中大骂蔡元培,见于吴藕汀《十年鸿迹》(上)。蔡元培曾是清党的急先锋,20世纪中鼎革以后即少有人提及,沉寂三十余年,忽然时来运...
7
民国人为何不喜胡适
国人心目中的胡适,大略说有三个,一个是民国年间的胡适,一个是20世纪50年代被批判的胡适,一个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重新寻找回来的胡适。这三个胡适,后两者都是矫...
8
李超琼日记中的胡适之父
李超琼,字惕夫,又字紫璈,四川合江人氏。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十八日,李超琼由溧阳调署元和县,任至1893年,1896年署长洲县令,同年回任元和县令,任至...
9
柳亚子南明史料的奇遇
这里谈的南明史料,是指南社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抗战中潜心写作《南明史纲》的手稿和相关史籍资料。 1939年夏,柳亚子愤于日寇全面侵华,决心以死相抗。他有感于国家...
10
林损辞职的真正原因
读知堂文越多,越觉得在其文章冲淡蕴蓄的面具下,隐藏着作者某种可以称为机心的东西。这无关乎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这类绕口令式的文与人的关系判断,而是关乎文章与风格,文...
11
张资平在南京的生活
说起张资平,总忘不了鲁迅送给他的那个“△”,这种印象深到无法消除的地步。鲁迅笔下的“特殊符号”都有那种一见难忘的效果,Q是这样,△更是这样,一旦被鲁迅贴上这种符...
12
“抄袭家”徐枕亚
十多年前,曾在苏州古旧书店门口遇到一位常熟人,从包里掏出一大卷写在宣纸上的诗谜条,细看,居然是常熟徐枕亚的手笔,最后以五元一张的价格向此人买了三张,作一点纪念。...
13
吴湖帆因画失和
1930年7月,苏州有两画家争画失和事,这两位画家是吴湖帆和樊少云。 且说,苏州严衙前有一个张某,家富收藏,然当时家道已经迥不如前,往往以斥卖祖宗的收藏为活。那...
14
“痴子”朱梁任之死
20世纪30年代之苏州,有痴子之名者三,张愿圃、冯守之和朱梁任也。三人者,均非精神病人,而卒有痴子之名者,何也?盖行为不为世俗所“懂”也。俗话说:懂你不容易,即...
15
不吃饭的萧退
书法家萧蜕,用百度的介绍来说,是这样: 萧蜕庵,江苏常熟人,晚居苏州。亦名萧蜕,字盅孚、中孚,别署蜕盦、退盦、退暗、本无、叔子,号寒蝉、罪松老人、苦绿、褐之、聩...
16
王韬的无奈与自解
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小知识分子王韬,是从长洲县的小镇甫里(今甪直)走出来的。他走到上海,再到广东、香港,并游历了欧洲,身经了鸦片战争、小刀会和太平天国运动。因为...
17
崔颢的“黄鹤”与“白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
18
苏州状元缪彤
苏州状元多,但很多状元却并不知名,虽有李嘉球《苏州状元》一书,把前前后后的状元重新点了一遍,然而,很多状元给人的印象还是相当模糊。原因在于,状元只是当年科举中最...
19
沈德潜如何得罪了皇帝
说起来,现今阔家头巷口的沈德潜故居,还是江澄波先生保下来的。 这种说法在持“功劳归上,罪过归下”观点的人们看来,有点不靠谱,因为若是没有为官的一句话,还能做成什...
20
经学大师俞樾在苏州
经学大师曲园老人俞樾在苏州的故居,除了大家熟知的马医科巷曲园外,还有三处,不太为人所知,那就是饮马桥畔状元石韫玉的五柳园、紫阳书院和大仓前。 咸丰七年(1858...
21
第二辑 野有遗闻
...
22
冯玉祥拟访“张一鹿”
仔细看看,题目没有错。冯玉祥将拜访的就是“张一鹿”。大家也知道,冯玉祥拜访的应该是张仲仁一麐,奈何冯玉祥不识麐字,他就只能拜访张一鹿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张一麐也...
23
曹汝霖笔下的“沈崇案”
20世纪60年代,曹汝霖在香港和日本出版了回忆录,书名叫《一生之回忆》,70年代初,该书又在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作为传记文学丛刊中的一本,书名是《曹汝霖一生...
24
褚民谊与采芝斋争产案
采芝斋是苏州最富盛名的糖果茶食店。 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前夕,苏州百年老店采芝斋的第四代店主金培元深有感慨地回忆说:“为了争夺采芝斋这块招牌,亲兄弟在法庭相...
25
于右任与虎丘致爽阁
虎丘最高处的致爽阁是谁修造的,其间经过什么变迁?或许会有人翻翻旅游介绍,告诉我是20世纪30年代宣楞和尚修造的。这样的话与事实究竟有多少出入呢? 1930年3月...
26
曾国藩遣散湘勇
太平天国平定之后,苏州的街市上出现了一帮奇特的人。 这些人一看就是外乡来的,风尘仆仆、两鬓苍苍。他们的装束很特别,身穿黄布外套,头戴铜顶红缨帽,肩挂黄布口袋一只...
27
林则徐三游焦山
根据1984年中华书局版《林则徐集·日记》,林则徐前后三次游过镇江焦山,是否还有第四、第五次,我不知道,这里仅就该集所收日记来说。林则徐的三游焦山,两次是主动游...
28
黄金荣与木渎灵岩寺
海上闻人黄金荣,又称麻皮金荣,现在说起来,就是黑社会头目,过去来看,是帮会老大。这样的人,恐怕很难以黑白是非来衡量,往往在某些人看来他是菩萨,在某些人看来他是恩...
29
谁喊出了第一声“毛主席万岁”
谁喊出了第一声“毛主席万岁”?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查“百度知道”,关心这个问题的人相当多,也得出了一个趋于一致的答案:蒋介石。 网络上有一篇《蒋介石为何高...
30
《围城》中范懿的原型
早些时读钱锺书的《围城》,对那个矫揉造作、自高身价的女生指导员范懿颇感兴趣,也颇感同情,总觉得这个人至少是个痴迷文学的女青年,不然也不会在抗战烽火连天的时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