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拜地,就可以达成愿望?
祭天拜地,就可以达成愿望?
夏、商、西周时期的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天下万物都有灵魂,这种宗教信仰,主要反映在三方面,即帝、天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 帝、天崇拜
帝、天崇拜,即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夏王朝已出现上帝崇拜。上帝具有超自然神的色彩,甲骨文中有帝令雨、令雷、令风、降旱、左右祸福的记载,表明商代的“上帝”可以主宰自然和帝王的命运,可以赐福保佑,也可以降祸惩罚,具有很大的权威。
到了商朝,上帝拥有崇高地位,具有控制风、雷、雨等天象,控制作物收成,左右战争等权能,但未达到拥有无限权威的程度。
西周时期的上帝观念与商人有所不同,上帝已经成为至高无上的神和王朝的保护神。

记载祭祀、狩猎、天象等内容的甲骨文
商代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卜辞的内容涉及商王武丁祭祀仲丁、狩猎坠车事件、用羌人祭祀、天象等不同内容。
在周代,人们将“天”视作神祇。天具有主宰王朝的兴亡,选立君主,降祸、福于人世等权能。周人取代殷商王朝之后,在“帝”的基础上,结合了“天”,用“天命”“皇天上帝”“昊天上帝”表示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能,周王则为授天命统治天下的天子。
与商代有所不同的是,西周王朝的统治者认为“天”不仅是自然和社会万物的主宰,还是统治者道德的监督者。
◦ 天体崇拜
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常常不解其因,由此产生敬畏和崇拜。这类崇拜大致可以分为天体崇拜、气象崇拜、山川崇拜以及动物崇拜四类。
崇拜的星体包括太阳、月亮以及其他看得见的星辰。
目前有关夏、商、西周时期祭祀星辰的文物较少。西汉以前存在许多专门供奉参(shēn)、辰、南北斗、太白、岁星、填星、二十八宿(xiù)等众星神的庙宇。
◦ 气象崇拜
甲骨文中可见四方的风神名称,卜辞中常见卜问风是否会停下来、是否带来灾害的记录,可见当时的先民非常忧虑风的破坏力。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认为有雨神存在,传说中的应龙(有翼神龙)就是一位雨神,周代称雨神为“雨师”。

天亡簋
西周
传清道光末年陕西岐山礼村出土
簋内底部有78字的铭文,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在“天室”举行祭祀大典,祭告其父周文王,并取代商王来祭祀天上神帝的事件。
◦ 山川崇拜
因土地养育万物,故古人将其作为“土”“后土”神祇,甲骨文中有卜问“土”的记录,这里的“土”就是“社”。夏、商、西周时期祭社一般用牛、羊,甚至用人作为牺牲。
◦ 动物崇拜
夏商周时期,动物与宗教活动有密切联系,目前所见,夏、商、西周时期文物中出现的动物有蛇、虎、鸟等。
蛇属于两栖爬行动物。甲骨文和金文中有“蛇”字。商、西周时期蛇的形象主要出现在青铜器、金器、石器上,一般作为纹饰。
虎号称兽中之王,是古代“四象”之一。商、西周时期,除了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关于虎的记载之外,虎的形象在同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石雕等文物上都可以见到。
甲骨文和金文中有“鸟”字。传统的看法认为玄鸟为商族所崇奉,商人认为鸟具有通神的法力。
龟有硬甲,寿命较长。甲骨文和金文均有其象形字。文物所见龟的形象最早可至原始社会晚期的玉器,夏、商、西周时期出土文物也可见到陶龟、玉龟。
龙具有呼风唤雨、变化莫测的本领。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龙”字。夏、商、西周时期,龙的形象多与蟒蛇相关联。
凤属于传说中的祥瑞鸟,甲骨文、金文的“凤”字,造型突出其华丽尾羽和冠羽。
不同的动物形象

青铜虎尊
西周
湖北江陵出土

虎形象盛酒器
商代
传湖南安化出土
藏于法国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La Tigresse du Musée Cernuschi)

石蛇
商、周时期
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村出土

玉石鸟
商代
1998年山东滕州(原“滕县”)前掌大遗址出土

玉凤
商代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龟
商代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龙
商代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青铜龙
西周
1992年陕西扶风县召公镇海家村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