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为农民说话的”——追记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

“我就是为农民说话的”——追记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

光明日报 殷 泓 毕玉才

毛丰美走了,那个嗓门亮、爱激动、敢为中国亿万农民建真言的人,走了。

从“赤脚兽医”到一村之长,从“干”字文化奠基人到“中国功勋村官”,从连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到“农民代言人”,被人们亲切唤作老毛的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把贫穷的小山村建设成现代版的“世外桃源”,把农民的心声带到北京并最终变为现实,把一个尽职尽责的农民人大代表形象展示给世人。

把“体面”的建议带到北京去

“他来自田野,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言必三农。他情系乡亲,在涉农政策立法中,据理力争。村官毛丰美,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他是最仗义执言,永远为农民说话的人大代表。”——这是毛丰美当选中央电视台“2012年度中国法治人物”时的颁奖辞。

毛丰美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穿过西装,没系过领带。

1993年,他当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准备穿得体面点去北京开全国人大会议。西服好穿,可从没系过领带的毛丰美拿着领带犯了愁。

“当时俺们村办的龙凤宾馆里有个客人是系领带的,我找到他请他教毛书记系领带。他刚开始很诧异,这么个小村子居然出了个全国人大代表。后来教毛书记系领带时,他半开玩笑地对毛书记说,你到北京去可得替我们农民多说话啊。”与毛丰美共事了30多年的史淑云回忆说。

这句玩笑话被毛丰美记在了心里。他寻思,不仅要穿得体面,还得带着“体面”的建议到北京去。

于是,毛丰美开始挨家挨户搜集“意见”。“我有想法,我觉得电价太贵,不公平。”在村民于进阳家,毛丰美了解到,城里一度电是三毛五,而农村一度电一块二。由于电费太贵,很多农民舍不得用电,晚上还靠蜡烛照明,家里的黑白电视机只能当摆设。

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毛丰美就提出了农村电价贵的问题。在小组讨论时,毛丰美讲述了农村用电情况和要求降低电价的理由。当时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姜春云听了毛丰美的发言,立即责成电力主管部门妥善解决农民用电问题。

会后不到3个月,辽宁省农电局有关领导专程到大梨树村向毛丰美反馈农村电网运行和整改情况。3年后,中央开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全国投入了3000多亿元,几年后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第一次反映问题就一下子命中目标。我发现,只要建议提得准确,国家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解决的。”毛丰美曾这样总结道。

最敢为农民说话的全国人大代表

毛丰美连续当选为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多次就“三农”问题“放炮”,被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聚焦,一时传为美谈。

从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毛丰美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建议一连提了几次,终于在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得到解决。同样是在九届人大会议上,毛丰美还带着取消农业税的建议上会。直至2006年,我国取消农业税。

毛丰美曾经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我要为农民兄弟说话,要敢讲真话,要反映农村真正存在的问题,让党和国家了解真实的农村,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来。这才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个身份。”

2007年,毛丰美当着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面提出农民贷款利息太高的问题。毛丰美说,农民贷款太难,农民的宅基地和土地不能抵押,贷款利率也比城里人高出不少,没有钱,想发展什么都不容易。结果,当年,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写进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我写过的建议很多,但其实问题只有七八十个,有些问题只要一天不解决,我就会反复提。”

还有一次,毛丰美和其他代表一起去某市乡村调研,发现当地的河流受到化工污染,十多万人喝被污染的水十多年。他就装了两瓶黄黑色的污水,带着去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开会时直接摆桌上。发言时,他越说越激动,最后干脆站了起来,甚至拍了桌子。

这事很快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当年,政府就开始安排资金打深井,3年时间,喝水的事解决了。

连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多年间,毛丰美共提出涉及“三农”问题的议案、建议近200件,其中大部分被采纳,被誉为“中国农民代言人”“最敢为农民说话的代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认为,议案、建议提得多还是少并不是评判代表履职好不好的标准,关键是看问题是不是提到了点子上、是否能落实。“毛丰美提了很多建议,大部分都很有针对性,得到落实的更是不少。这是认真思考、用心调研的结果,是所有代表学习的榜样。”何晔晖说。

不爱惜自己身子的倔强代表

毛丰美性子急,为工作着急上火落下了一身病:冠心病、胃炎、胃溃疡、咽喉炎、颈椎病、前列腺炎……但只要顶得住,他就对自己的病绝口不提。他一年能有两个月挂着吊瓶,却从没有老老实实躺着挂过,总是一边打点滴,一边忙工作。

2009年12月,已经退居二线、担任村党委副书记的毛丰美躲着出差同行的人,连买了三条内裤并且都穿在了身上。但即便如此,当他回到家时,便血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那天毛丰美的血竟然透过裤子染红了车子的坐垫。

2010年1月,因为结肠癌,老毛做了四期化疗。为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本该在医院静养观察的他带病去搞社会调查,去寻访热点和焦点。家人百般劝阻,毛丰美却坚持到底。他说:“我必须认真履职,人民的呼声我带不到北京,我能去当鸭子听雷的代表吗?”

工作,治病;再工作,再耽搁。就这样犹豫着,纠结着,转眼到了2012年初春。毛丰美又要去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在毛丰美穿西服的时候,他忽然有了疑问,西服为什么变新了?女儿惊慌地说,是拿到干洗店干洗后又让人重新熨烫过。毛丰美觉得衣服还像以前那样合体,就高兴地穿好了西服。

然而,毛丰美启程去北京那天,姐弟三人送完父亲回到家中却泣不成声。其实,那两套西装还有大衣是两个女儿重新为他定制的,因为那时的毛丰美被疾病折磨得慢慢消瘦,女儿们按原来衣服的样子重新制作,只是尺码都缩小了一号。

毛丰美一直抱病坚持工作。到了2012年年底,他感到身体很难受,在安排完村里诸多事务之后,在市领导和家人的劝说下,决定到上海做手术。当时复查的结果是,肝脏、胆管出现肿块。治疗的方案有两种:一是手术,二是介入治疗。当时毛丰美已经收集整理了好几份建议,信心满满地准备把这些建议带到北京。假如做手术,肯定参加不了2013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最后,毛丰美决定只进行介入治疗。

那段日子,毛丰美一边紧锣密鼓地整理提案,一边接受治疗。由于肝部和胆部出现严重炎症,导致他全身瘙痒。他在那些日子里几乎整夜不睡,嘴里咬根牙刷,强忍瘙痒和疼痛,一遍遍斟酌、修改自己的建议和议案。

就这样,毛丰美一直坚持到了2014年3月。这一年,他第一次因为身体疼得实在坚持不下去,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请假回到了家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

大梨树村党委副书记王丽辉回忆说:“毛书记在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农民的事,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可能,我还要反映农民的呼声。’”

有人说他是个敢讲真话、无所忌言的代表,也有人说他是不爱惜自己身子的犟脾气代表。而毛丰美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向党和政府反映农村工作,把农民的声音传递上去,这是神圣的职责,“我就是为农民说话的”。

敢为人民建言无愧代表本色

翻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册,毛丰美的名头并不显赫,反而显得有些土气——“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委副书记”。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毛丰美只是普通一员,可他的身后站着亿万中国农民。连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多年间,毛丰美共提出涉及“三农”问题的议案、建议近200件,其中大部分被采纳。如果毛丰美这样“为人民建言”的人大代表越来越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会越来越发挥其作用,国家就会更美好、人民就会更幸福。

毛丰美虽然走了,但父老乡亲们依然爱戴他。因为这个“黑瘦的农村老头儿”敢为农民用倔强的声音在“国家最高议事殿堂”里说出真心话,反映真疾苦,解决真问题。毛丰美也是众多“敢于为民建言”的代表之一。我们不会忘记,正是因为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等的坚持,我们才不用再缴纳“银行跨行查询费”;我们不会忘记,正是由于戎嘉余等代表对严惩“马路杀手”的呼吁,飙车、醉驾,成为严惩的犯罪行为……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很多。人大代表肩负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代言的法定职责,这就需要人大代表真正扎根人民,深入一线实际,亲身感受人民的喜与忧,用心反映人民的期与盼,为他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为了人民的共和国鼓与呼。

宏伟的构想,需要从点滴做起,而这点滴能够汇聚成奔流的江河,则在于强大的制度支撑。毛丰美等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根本作用的微观缩影。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毛丰美反映老百姓长期饮污水、农村电价高、农民负担重等问题,有时国家领导人在会场可以充分交流,促使很多问题直接得到解决;有时问题虽错综复杂,但也促成了相关部门的联合调研解决。随着一件件议案、建议的提交、交办、督办,随着良好制度的顺畅运转,我们的国家正在快步奔向人民幸福的美好明天。

一心为民的好书记

——村民和亲人眼中的毛丰美

2014年9月26日3时55分,66岁的毛丰美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告别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村庄和心中时刻挂念的村民。

作为农民的儿子、农民的代表、农民的书记,他工作的中心、活动的轴心,几乎都围绕着三个字——老百姓。

送 别

2014年9月28日清晨,大梨树村笼罩在肃穆的气氛中。天刚见亮,数千名村民涌向广场和道路两旁,为敬爱的老书记送行。

“老书记一路走好”“万句话述说不了对你的思念”“为农民代言,为百姓办事”“大梨树村的山山水水铭刻着你的足迹”……村民自发制作的上百个悼念横幅,连同他们悲伤的眼神、肃立路边送别灵车的身影,凝固成了这一天大梨树村的面孔。

村民不会忘记,当年拍着胸脯承诺带领村民致富的好兄弟毛丰美;村民不会忘记,当年和他们一道起早贪黑挥锨抡镐的好书记毛丰美;村民不会忘记,每逢过年过节都给老人发红包、给村民发福利的贴心人毛丰美;村民不会忘记,让他们生活发生巨变的领路人毛丰美。

多年前的大梨树村是另一番面貌。在1980年毛丰美当选生产队大队长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而到了2013年,大梨树村社会总产值达14.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

在大梨树村花果山的最高峰,矗立着一座9.9米高的“干”字碑,这是大梨树村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毛丰美曾说:“9.9米高意思是要‘久干’,富了也不能忘了干。”这就是毛丰美创新提出的“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干”字精神。

开发荒山,修造梯田,建设万亩果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推动农工商贸齐头并进……毛丰美领着大梨树村人“干”出了一片新天地,走上了富裕路,大梨树村一跃成为“辽东第一村”“全国文明村”。

“毛书记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我们大梨树人还要接着‘干’,要把我们的村子发展得更好,让毛书记不再牵挂我们。”数百名自发赶来的村民代表在凤城市殡仪馆告别厅,含着热泪送走了他们的老书记。

重 生

“好,大家一块儿好。”75岁的郭鸿财大爷对毛丰美这句口头禅一直念念不忘。毛丰美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把村民的事放心头的人。

十几年前,大梨树村村民车世利曾醉酒打架过失致人死亡,被判刑14年。车世利进了监狱后心灰意冷,甚至想过自杀。毛丰美知道后,拎着零食特地到监狱看望车世利,对他说:“好好改造,回到村里肯定能有活儿干,一定能干出新生活的。”他临走时还给了车世利400元钱。

毛丰美的话让车世利感到了温暖和希望。后来,车世利在狱中认真改造,被减刑4年。再次回到村里的车世利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以前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简陋的泥屋变成了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楼。

后来,车世利借着村里搞生态农业旅游的东风,做起了烧烤买卖。2006年5月的一个晚上,凤城的4个小混混半夜到车世利的店里吃了180多元的烧烤,最后结账的时候只掏出2元钢镚儿付账。

车世利找他们理论,可这群小混混不仅不讲理,而且还动手打了人、掀了桌子。

“太欺负人了,但我有了老婆孩子,不能再干那事儿了。”车世利强忍下这口气,可满地的狼藉他实在不想收拾。第二天早上,毛丰美的媳妇路过烧烤店时知道了这件事,回家跟毛丰美一念叨,毛丰美一下子急了,拿起电话就给派出所打了过去。

“当警察拿着183元钱一分不少地找到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毛书记就是这样,无论事大事小,永远惦记着我们每一个村民的事。”车世利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是毛书记让我重生的,我能做的就是生活得越来越好,来报答毛书记的恩情。”

续 梦《“我就是为农民说话的”——追记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点评

如今,毛丰美的儿子毛正新接过父亲的担子,当上了大梨树村的党委书记。

“父亲走了的这些日子,我经常想起小时候在院里玩耍的那个黄昏,我看见疲惫的父亲回来了,激动地跑回屋子告诉母亲,爸爸又来咱家了。”毛正新望着窗外的院子对记者说。

“爸爸又来咱家了”这句话,表达了父子之间陌生而又亲切的情感,更体现了当时毛正新与父亲难得见面的酸楚。“‘干’字精神融入父亲的一生,我四岁时,父亲正带领大梨树村村民创业,披星戴月地干,日复一日地干。家对于他是陌生的,也是亲切的;我对于他是陌生的,也是亲切的。我小的时候贪睡,很难跟父亲见面,我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

毛丰美没日没夜地干,硬是把一个穷山村“干”成了富裕村。村里经济发展好、村民生活好,上级领导都看在眼里,要提拔毛丰美当乡长,他拒绝了。后来,又要选他当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离不开大梨树村的毛丰美还是婉言拒绝了。

毛丰美主动放弃提拔的机会,甘愿和乡亲们一道致富奔小康。他做到了,还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做到。

毛正新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有份不错的国家公务员工作。可是,毛丰美希望儿子能回村里跟他一起干。“你自己不当公务员,儿子好不容易当上公务员,你又让他回来做什么?”老伴丁桂清总是埋怨毛丰美。

面对父亲的愿望,毛正新很犹豫。他思量半天,决定先回村里试一试。但这一试,他就跟毛丰美一样,再也离不开这片土地了。

2001年,毛正新被组织下派到大梨树村挂职锻炼,很快赢得了大梨树村老百姓的认可和拥护。跟着父亲耳濡目染的毛正新在2002年终于下定决心,正式辞去公职,回到家乡当了农民。

回村后的毛正新,先后担任了村里的团委书记、村农工商公司副总经理、村委会副主任。2008年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2009年又被选为村党委书记,从父亲手中正式接过重担。

放心不下大梨树村百姓的毛丰美,病重期间总是用凝重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儿子。“我知道父亲想说什么,他希望我给他一个承诺,像他一样继续领着村民往前走。”毛正新哽咽着说。

毛丰美弥留之际,毛正新握着父亲的手郑重承诺道:“我会在大梨树村好好干下去,爸爸,您放心吧。”

薛 冬

印象中,这些年来,我们的人大新闻报道对于会议的程序性报道、法律草案的审议比较多,对人物的报道相对较少。这组对已故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的报道,既填补了这个缺憾,又因其写作的生动、细致、充满力量,成为了人大新闻中人物报道的一个代表。

毛丰美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为农民“代言人”的毛丰美,先后反映过老百姓长期饮污水、农村电价高、农民负担重等问题,并促成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媒体对毛丰美的报道也不少,很多记者都喜欢写这个“敢为人民建言”的“老毛”。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的代表人物,毛丰美的去世令人悲痛,但他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更多的人大代表学习。这组稿件用两篇通讯及一篇评论的篇幅,深入、完整、生动地再现了毛丰美尽心履职、为民代言的平凡而又不简单的一生,向读者真实再现了一个敢为农民说话、始终心系百姓的好人大代表、好书记,稿件文字细腻,诸多细节催人泪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细节都是首次在媒体上披露。比如,不会打领带的毛丰美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前,专门找人学习打领带的细节,对方无意间说的一句“穿得体面,更要体面地为老百姓说话”让毛丰美记在心间一生。再比如,毛丰美帮助刑满释放的大梨树村村民车世利重获新生的感人故事。

正是透过这一件件看似普通,却耐人寻味的故事,既体现出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的精神风貌,也体现出记者扎实的采访功底。

一篇稿件要打动人,首先是采访者自己要被打动。为了充分理解毛丰美这个人物,挖掘毛丰美最原汁原味的故事,记者深入毛丰美奋斗了一生的大梨树村实地采访,跟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朋友、村民、亲属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交谈、采访后,挖掘出了大量素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毛丰美,同时避免了与过往报道的重复。采访中,记者被毛丰美的执着、坚毅、充满干劲、心中永远装着百姓所深深打动。最终,这份感动化作文字,呈现在了更多的读者面前。

这组人物报道,既有鲜活、生动的事例,可读性强,又提炼出了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体现出思想深度,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尤其是配发的评论《敢为人民建言无愧代表本色》,从一个人说起,把毛丰美现象扩展为更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代言的全国人大代表,直至延伸到人大制度的优越性,将这组报道提升了一个层次,文字充满力量、令人振奋。

正如评论中所说,“宏伟的构想,需要从点滴做起,而这点滴能够汇聚成奔流的江河,则在于强大的制度支撑。毛丰美等人大代表履职的经历,正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根本作用的微观缩影”。这组稿件只是人大新闻中人物报道的一个代表,还有更多的“毛丰美”、更多反映人大制度优越性的点滴事迹,有待我们去挖掘、去读懂、去展现。

(作者为光明日报国内政治部主任,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