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强盛的隋唐
13.分久必合——强盛的隋唐
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夺取政权,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在汉长安城旁边)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隋文帝杨坚挥戈南下,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结束了中国270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在这270年里,五胡乱华、十六国割据使这一时期尤其是北方的经济文化比起汉朝是一种倒退,隋文帝的统一有效地制止了这种倒退。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分为州、县两级,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实行科举制,并减轻税赋,发展生产。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均受其很大影响。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日本也对中国称臣朝贡。
丝绸之路 604年,隋文帝的儿子杨广即位,这是一位历史上很有争议的帝王。早在589年隋朝征服南陈时,就是杨广担任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完成统一;600年又北上击败了突厥的进犯,功劳显著。在他即位以后,征发几百万劳役修建了沟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这是一条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为中国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此外长城重新得到修缮,东都洛阳建造了宏伟的宫殿。
在对外方面,他疏通了丝绸之路。隋炀帝率大军从长安浩浩荡荡地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因为他们在路上吃尽了苦头。此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在西巡过程中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在丝绸之路上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几千里,这是举世创举。
在对外用兵方面,隋炀帝派兵向南侵略占婆国,这是历史上中国军队在最南方的征伐,不仅挫败了雄壮的大象军阵的攻击,而且攻下了异国的首都,这是中国历史少有的地道的侵略行为,震服了南海百族,从此他们对隋朝贡不断。在东方,隋炀帝欺辱琉球国(今天的琉球群岛或者台湾岛),派兵攻进了其都城,斩杀了国王并且将琉球战俘分赐给百官;在西方,隋炀帝驯服契丹,占领吐谷浑(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臣服伊吾(今新疆东北),使隋朝的版图直逼西汉的辉煌。
但是也正是这些劳役不息和穷兵黩武,导致了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以李渊、杨玄感为代表的隋朝高官显贵,形成了地方的割据势力,隋朝也随之很快灭亡。其实在这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原因——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些隋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618年,李渊逼迫隋朝第三代皇帝隋恭帝退位自称皇帝,此后经过10年的战争,消除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统一强盛的时代——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国力最强、历时也最长的王朝之一。它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达日本海,西北至里海,北界包括了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东都洛阳则是交通枢纽,是漕运粮食、物资至长安的必经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以史为鉴,以民为本,吸收了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劝农务本,减轻赋税;完备法制,重法轻狱,缓刑慎罚;崇尚节俭,精简政权机构,改革府兵制;兴办学校,健全科举制度。对少数民族,他主张华夷一家,实行安抚政策,重用少数民族将领。这些政策使得在他统治的贞观时期,全国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唐朝的国势日渐强盛,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他先后任用姚崇、张九龄等人为相,进行政治改革,精简朝廷机构,裁汰冗员,整顿弊政,缩减赋税,兴修水利,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到了唐玄宗后期,玄宗荒于朝政,政治腐败,地方的节度使总揽军、政、财大权,逐渐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反唐,一度攻进长安,唐玄宗南逃,虽然经过多年的战争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这次动乱极大地削弱了唐朝的实力,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宗派。人人都有佛性,顿悟即可成佛,这是唐代佛教各宗理论的共同特点。在艺术方面隋唐也是成就空前,莫高窟、龙门石窟修建起来;唐三彩陶器是中国陶瓷中独树一帜的奇葩;绘画以宗教画为主,涌现了许多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家,书法也创造出了新的风格,另外还有唐代诗歌艺术更是全面发展,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浓烈的浪漫气质。
强盛的唐朝时期,中国和亚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频繁起来,唐朝的天文、历法和医书传入朝鲜,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带来彩帛、香料、珍宝等,带回乐器、书籍、经书、佛像等。他们还利用草体汉字表示声音创造了平假名;利用楷体汉字偏旁表示声音,创造了片假名,一直沿用到今天。